望舒带人到了宫门口后,就要回邕王府复命,有些浑水没有主子的命令是不能去趟的。
“望舒将军,不随我们进宫复命吗?”为首的暗卫头领心道,你这大功臣不去,我们怎好领功呢。
“我只是恰巧赶到而已,本来众位也就要完成任务了。”
“哎,这还多亏了将军您的协助,我们才…………”
望舒飞快的截断了他的话道:“我要是再晚到一会儿,你们定会生擒了他,倒是在下一时激愤将他杀了,害得众位不好交代,也实有愧疚!”
为首的头领一愣,随即点了点头,恭敬的向望舒行了一个抱拳礼后说:“既然将军如此仗义,我等就承情了!”
随后这一众的将士进得宫门回宫复命去了。路上,一些军士有些不解的问向他们的头领:
“大人,你说望舒将军为啥要把这功劳给咱们?咱们就这么领受了也不太仗义吧!”
“你懂什么,他即给了咱们就受着,他为了情义,咱们也是有骨气的,自然不会白承他的情!”
军士点了点头,好像听懂了,却是把情义二字理解成了望舒对他们这队人的情义。
望舒这一行人也随即返回邕王府。路上一名暗卫不解的道:“我说头领,今儿明明是你的功劳,要不是你去的恰好,后梁的那些贼人怕是要得手了!”
“休得胡言!”望舒随即低声训斥。
“头领,这本来是领功的事,世子派我们来也是……”
望舒闻之立刻打断了他的话反问道“领功?领什么功?邕王府还需要奖赏吗?赏赐什么才能配得上此次之功?”这名暗卫随即没了话,望舒叹了口气,无奈的说道:
“你们都一个个的警醒着点,切莫胡言乱语,给邕王府招麻烦!”
“功劳奖赏,远没有自己的小命儿重要!”
一众暗卫有的明白有的却是不明白,但是最后一句却是明白,谁乱说话咱们大头领就弄死哪个,这事儿都懂了!
但是为何立了功却不能领赏,为何邕王府如此势大还要惧怕的事,怕是懂的人不是很多。
其实这中间的道理很简单只有四个字:功高震主。亲兄弟又如何?朝中大臣又怎知没有挑事端的、进谗言的?再加上昭华世子的双子智星的身份,已经具备了引起延庆帝猜度的条件。
延庆帝是明君是不假,怎知不会在未来某一天受奸人所惑?想置邕王府于死地的从来都不少。
谨言慎行,踏实做事,尽臣子本份,绝不抢功冒尖,才是保得邕王府百年昌盛的道理。
以他们王爷和世子的才智和禀性,自然也一定能拼命保得大晋昌盛。
要说为何望舒能有如远见,有大将风范?这要从望舒年幼时说起。
望舒是邕王爷当年身边的亲卫之子,跟随邕王爷南征北战,在一次的行动中为保护邕王爷身中毒箭而亡,留下独子与夫人,夫人因伤心过度也于半年后随夫而去了,邕王爷感念其功劳,将其子带在身边亲自教养。
奈何这小子从小就更喜欢习武,15岁那年参加武举考试,本来以邕王爷的地位是有一名免试赐官名额的,奈何这小子偏要自己下场试一试,这一考可了不得,成绩斐然,骑、射、武功均是三甲,兵法和对策差一些,一个四十五名,一个是三十六名,共录取百人的标准来比较,这个水平直接送到了枢密院从最低级的武官做起了。
四年时间在对阵北荻的数次战役中立得大功,官阶至从五品游骑将军,至此却突然上表朝庭要辞官,延庆帝面对这样一位骁勇的将军实在舍不得放,望舒就在面见延庆帝时答道:
“臣性格实在不适合做官,只想一心习武!”
“爱卿,习武之人,难道不该在国家危难时为国效力?”
“陛下,臣目光短浅,没有这么远大的理想,只想潜修武学而已。”
“那你为何要下场参加武举?”
“臣原来想考得武举,便有机会对阵更多的武功高手,有机会更上一层楼,但……”
“嗯?说吧,恕你无罪。”
“但臣实在是不擅官场这些弯弯道道,兵法和对策也不甚高明,所以就请陛下准予臣辞官!”说着便连磕了三声响头。
延庆帝看着跪在下方的望舒,无可奈何,这理由让你说什么好呢?
真的亦是真的,假的自然也是假的。
思虑了片刻,就朝着一旁的枢密使袁大人猛使眼色,然后又装作似要同意的样子,慢慢说道“朕……”一旁的枢密院的袁枢密使随即跟上,默契的马上叫停,声泪俱下:
“陛下,使不得啊,望舒是难得的人才啊!”看皇上没有语言,又转身急急的向望舒说道:
“望舒,你一心为国,心思纯正,你所顾虑的陛下又何尝不知啊!”这一君臣配合简直就是默契呀。
延庆帝一听,差点就拍案叫好了,袁爱卿你可是说出了朕的心里话啊。
“臣心意已绝!”说罢望舒跪伏在地上不再言语,等待着延庆帝发话。
延庆帝无奈的摇摇头,见得枢密使袁大人也有些丧气的低下了头,罢了,他既然想替邕王府求一个安稳,今日便成全了他吧:
“杜望舒,听旨!即日起免去尔在朝中一切职务,保留官阶不变。但习武之人自当报效国家,明日起令尔到昭华世子处,领世子亲卫军头领一职,如遇朝庭征召,即刻回朝,听候调遣!”
“臣遵旨,谢皇上恩典!”说着便行了谢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