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日月永在>第四百四十四章:光复大汉旧土(上)

因为朱桢的回朝,当晚在华盖殿,朱允炆干脆就招呼齐了宗亲一大家子办了一堂家宴。

呼啦啦来了两百多口。

这个数字属实让朱允炆吓了一大跳。

朱棣这一辈能有个十几人,到了朱允炆、朱高炽这一辈的就变成了几十号,而文奎、瞻基这一辈的小伙子就更多了。

生活舒适且稳定,在没有计划生育政策的管束下,人口自然是激增的。

这还是十二岁以下不许参加的家宴,郡主、县主啥的闺女去了坤宁宫,不然赴宴的人数会更多。

“看到咱们朱家各支都开枝散叶,子嗣绵延,朕开心啊。”

朱允炆笑的开心,谓大家道:“听说,连金行的第五代都有了?”

“臣这一支的,今年初刚刚生诞,叫钟铉。”

晋王朱济熺站了出来,有些腼腆:“臣也没想到自己这就当祖父了。”

“那咱们家将来论辈可就有意思了。”

朱允炆看向不远处坐着的安王朱楹:“安王叔今年五月喜添长子,叫斐煊,比钟铉还小几个月,倒是钟铉的叔祖父。”

大明宗亲里面,朱楹算是最享福的,虽然岁数小,但是辈分高,他跟朱棣还是连襟,都是徐达的女婿。

宗亲和武勋可谓是打断骨头连着筋。

不过联姻也比较麻烦,武勋跟宗亲一样,各家生育的子嗣也多,辈分跟年龄之间的关系比较混乱,想要提亲,先天在辈分上就得砍掉一大部分。

朱楹的长子斐煊将来大了,只能娶跟李景隆同辈的,或者是徐辉祖这种辈分的闺女。

所以等到那个时候,宗人的身份和错综复杂的辈分就得迫使他们绕过武勋,从民间或文官集团娶媳妇了。

说是家宴,不谈国事,但聊着聊着也就聊到正事上了。

各支的发展、子孙们的事业规划都在畅谈。

成绩突出的都做了知府,晚一点的刚刚考过地方的省考,补充做了公员。

而在这里面,混的最好的当然是朱高炽。

“明年王谦就要退了,内阁空出一个位子,高炽可以补上。”

面对朱棣父子俩的惶恐拒绝,朱允炆摆手:“先是吏部尚书,又任礼部尚书,资历和能力都有,入阁本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那如此,臣请退。”

父子同朝阁臣,文武都到了顶,朱棣有些担心就开口请辞。

面对这份小心,朱允炆倒是不甚在意:“四叔再掌几年舵,等帖木儿汗国灭掉,届时让马大军回来接你的班。”

坐在朱棣旁边的朱桢有些脸热,告罪道:“臣无能,西北四年寸功未立,至今仍让蛮夷宵小存世,劳陛下挂怀操心。”

“帖木儿汗国是大国,灭大国当然麻烦,六叔辛劳四年,已是出色完成任务了。”

朱允炆爽声一笑,而后又问道:“西北现在谁看着呢。”

“张辅和朱能。”

朱桢看了一眼朱棣,有些犹豫的说道:“这两人当年都是四哥一手带出来的,攻略北地,军功卓著。”

“人才辈出,这是好事。”

看着这满堂宗室,朱允炆开心的不得了,仿佛浑然没有听出朱桢口气中的顾忌一般。

“该提拔的提拔,该重用的重用,都是为了咱们大明效力,看看咱们家这满堂新秀,将来也都是我大明栋梁之才。”

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朱允炆寄语宗室,是希望自家孩子能成才的。

宗亲出身,衣食无忧,教育和培养资源都是国内最顶级的,不能将这群人拿来当猪养,那太可惜了。

鼓励他们从政、从军,给他们想上晋升的途径让他们拥有追求自我进步的动力。

因为朱允炆不喝酒,这堂宴大家也就不敢喝的太放肆,一顿饭还不到两个时辰就宣布结束,几百号人鱼贯着告退,出离殿门的时候还跟杨士奇撞了个照面。

“燕王、楚王都在呢。”

杨士奇笑着,挨个打了声招呼,手拿一份奏本绕过巨大的圆桌递到朱允炆的面前。

“胡嫈送来的。”

朱允炆一怔,随即想起:“好久没看到他的奏本了,朝鲜出什么事了。”

翻开观瞧几眼,朱允炆便又不屑的合上扔还给杨士奇。

“百日做梦。”

李芳果这位朝鲜国王想的倒是挺好,还惦记加入明联?

大明对朝鲜的改造已经进行了十来年,这颗果子要不得多久就会成熟,只待把强硬的反对派斩草除根,就是辽东下辖的几个新府。

有什么资格做大明的盟国。

“别站着,坐下喝口茶。”

大圆桌上的残羹剩饭被收拾一空,内宦换上了茶水、糕点和水果,家宴就这么变成了议事的茶话会。

杨士奇也没客气,直接坐在了朱允炆的左手位,原本坐在这的是朱文奎,小伙子很有眼力的为杨士奇腾出了位置。

“李芳果的身体快不行了,而他当年的儿子又被李芳远杀了,前几年新生的还小,权力在外戚手里攥着。”

胡嫈的奏本里详细讲述了这些年朝鲜的国情和一些政治变动,杨士奇复述道:“他这个大舅哥不太老实。”

不太老实?

朱允炆冷笑,一个弹丸之地,还有什么资格蹦跶。

“朕当年让胡嫈在当地先扶持一批契丹、女真族的新豪强,然后鼓动当地土民反抗新豪强,成果如何了?”

“进展顺利,处处狼烟。”

杨士奇忍着笑意:“几支义军的上层几乎都有我大明军人担任


状态提示:第四百四十四章:光复大汉旧土(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