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回到三国打天下>第191章 波才伏诛(一)

曹操和袁术这几天一直配合幽州骑兵对颍川城进行攻击,不过他们每天就是指挥士兵扛着梯子来回奔跑,用以吸引城上黄巾军的注意力,使他们不敢轻易放弃防守,所以七天下来,幽州的骑兵取得了消灭黄巾军士兵一万多人的战绩,而他们却连一个敌人也没有杀掉,搞得二人很是郁闷,这样下去,最后立功的还是幽州的部队,因此他们在最后一天也曾趁着城上的黄巾军比较松懈的时候,真的冲过了护城河,把梯子搭上了城墙,派新军士兵爬了上去,打算利用城上黄巾军的大意,弄假成真把颍川攻下来。

只是他们这一上去,城外的幽州骑兵再也没办法实施原来的战术了,急得关羽和颜良连声招呼前边指挥的曹操和袁术马上撤军,否则城墙上要是陷入了混战,自己可帮不上什么忙。

曹操和袁术立功心切,才不理会关羽的劝阻呢,不但没有撤兵,反而派了更多的士兵爬上城墙,准备一举攻下颍川城。

躲在城楼内的黄巾军看到官军爬上城墙了,马上向城墙下的波才报信,波才和彭脱亲自带着大军上了城墙,与冲上来的官军混战在一起。

新军的战力自是不弱,但是这支黄巾军也是波才和彭脱训练多年的一支精兵,因此双方可以说是势均力敌,只是毕竟黄巾军人多,而新军现在又得不到轻骑兵的弩箭支持,虽然也有八百多名新军士兵爬上了城墙,但是被波才率领的五千多黄巾军士兵给围在了城墙之上,而且现在他们的弓箭手也有了用武之地,不停的用弓箭射击城墙下边的新军士兵,结果这也是开战七天以来,黄巾军士兵取得的唯一一次胜利:他们将上了城墙的八百多新军士兵全部杀光,并且还用弓箭射死了城外的三四百人,令新军士兵死伤过千。

为此皇甫嵩也严厉训斥了曹操和袁术二人,当然他也知道他们是立功心切,但是新军士兵现在只剩下了一万两千多人,这一仗又损失了一千多人,如果以后还有大仗,自己恐怕也会由于人手不够而有心无力了。

就在黄巾军取得这场小胜的晚上,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波才和彭脱二人商议良久,觉得不能再在颍川死守了,否则用不了十天,城中的黄巾军士兵就会被官军的战术消耗殆尽,那时候不仅保不住颍川,手下的士兵也剩不下几个,因此二人决定趁着今天的这场小雨,从西门官军没有派人防守的方向突围,先逃出官军的包围圈,然后再想办法迂回到汝南活青州去,那边的黄巾军势力还在,只要能和他们会合,自己这些人就还有翻身的时候

当天夜里亥时一过,颍川的西门便悄悄打开了,城中的黄巾军士兵鱼贯而出,向着西边的阳翟方向逃窜,他们的目的是先逃进那里的嵩山之中,只要一进山,骑兵的优势自然便荡然无存了,这样他们就有了逃脱的机会。

虽然天上还下着小雨,但是逃命的黄巾军士兵根本顾不了那么多了,只是低着头向前猛跑,待到了天明时分,他们终于看到了前面连绵起伏的嵩山了。

后边一直没有见到追兵的影子,以为终于摆脱了官军的波才、彭脱二人都很高兴,只要再加把劲,进入嵩山之中,官军再厉害他们也不怕了,因此二人督促黄巾军士兵不要松劲,一定要尽快进入山里,只有进了嵩山,他们才算是真正安全了。

眼看着就要进入嵩山的黄巾军士兵还没高兴多久呢,便听到前方的树林之中传出一声号角声,然后便是无数的弩箭如飞蝗一般,向着他们射了过来。收藏~友整~理提~供

当今天傍晚下起小雨的时候,戏志才便对老刘道:“主公,看今天的天气,我估计城内的黄巾军很有可能会趁机突围,所以我们先派出一个轻骑兵师去阳翟一带埋伏吧,然后再通知皇甫大人一声,让他派新军严密监视城中黄巾军的动静,现他们逃跑后,便派新军前往尾随,等黄巾军进入我们的埋伏圈后,咱们两支队伍前后夹攻,黄巾军必然溃败,这样可以把最后战胜颍川黄巾军的功劳记在新军的头上,免得我们又会遭人嫉妒。”

“文皓之言不差,我看就派公骥带他手下的那个轻骑兵师去设伏吧,文皓再派人去给皇甫大人送个信,只是他们到底是派新军还是河东军前去追击,便由皇甫大人决定吧,文皓你觉得呢?”老刘道。

“我们就按主公的主意办吧,我观那董卓、袁术都是心胸狭窄之人,因此我们把分派士兵追击的决定权交由皇甫大人来处理最好,这样我们也可以不得罪他们。”戏志才说完,便安排传令兵去给皇甫嵩送信,同时传令颜良带领自己手下的轻骑兵第二军第二师马上出,到阳翟之后,找个地势险要的地方埋伏起来,等黄巾军的逃兵到了之后,便用连弩堵住他们逃跑的道路,再与追击他们的官军一起,争取全歼这股黄巾军。

得到命令之后,颜良很快便带着自己的轻骑兵师迅离开了大营,毕竟轻骑兵度很快,因此只用了一个多时辰,他们便赶到了阳翟,颜良看了一下当地的地形,估计黄巾军肯定不会在阳翟停留,前边已经可以看到嵩山的影子了,因此颜良便指挥轻骑兵在接近嵩山的地方,选了一处林木茂密的地方隐藏起来,等黄巾军士兵来了之后,再出来阻击他们。:ap.bsp;而在波才和彭脱率领的黄巾军身后,则是一支由五千新军士兵和三千河东军组成的骑兵队伍,当皇甫嵩得到老刘派人送来的消息后,他也和


状态提示:第191章 波才伏诛(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