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匪首必须要表达自己的态度,那怎么来进行表达呢?
匪首最好的做法,就是采取实际行动。
消灭敢于向自己发动进攻的敌人,借以表明自己不畏惧总卫的清剿,并要使出全力来对抗总卫清剿的决心。
虽然吴军这边仅有一车四人,但匪首是不会在乎这点的,这也不是他所关心的。
其实,不管袭击哨卡的敌人有多少,只要还留在哨卡处未走,他都会指派帮众展开报复行动的。
这里的关键是,发起报复行动本身所蕴含的意义,要大于行动本身所达成的效果。
如果报复行动展开后,确认中计被围,在与总卫的大队人马进行交战的过程中,匪首也可借机清除有二心的异己。
这“打赢了敌人能得利,被敌打赢能去异己”的事情,匪首怎么会不做呢?
因为不管怎么样的结果,他都不会吃亏的。
想到这里后,吴军对于目前的局势有了一个明确的结论,就是匪帮已经将这条路作为主要战场了。
他看了一眼身边的受伤之人,伸手推了他几下,见他睁开了眼,就问道:“如你们这样的哨卡,在这条路上还有吗?”
“同小的这样外派出来执行任务的还有两组人,只不过有一组人不像是去设卡的。至于他们具体去做什么,小的不清楚。”
这个人因为受伤后流血不少,现在体力有些不支,勉强张口,缓缓的说道
吴军暗中寻思道,“看来,有一组人应该是去执行特别任务了,是什么样的任务呢?”
想到这里,他继续问道:“在这条路上,另一个拦截过往车辆的哨卡,距离这里有多远呢?”
“因为可以根据地形进行灵活设置,所以小的不知另一个哨卡与这里的具体距离有多远。
但按照山寨的规矩,为了相互照应,外出所设的卡点之间,相距是不能超过三公里的。”
“另一个拦截点的人有多少呢?”
“跟这里是一样的配置,也是十一个人。”
吴军知道另外一个哨卡的人员和装备跟这里是一样的情况后,对于这帮土匪的大当家的心里打的是怎样的算盘,很是清楚了。
吴军在心中已经勾勒出了一幅当前战场的态势图,具体而言就是以当前的这条大道为主要战场,选定一个路段设置两端的哨卡,明做拦截检查点,暗做预警戒备点。
若是近桐庐方的哨卡首先遇袭,发生交火战斗,则意味着有卫部的人员出城。
由此可以证明确实有总卫的人员在城外集结待命,等着接应城内的卫部人员,以采取后续的行动。
匪首据此可以迅速调派人手,倚仗自己熟悉地形的优势,主动寻找出击总卫的大队,趁着夜色进行反击。
倘若是远桐庐方的哨卡首先遇袭,则说明总卫调来的行动人员已经开始向桐庐进发,则之前接到的所谓的“剿匪行动”是有误的,总卫今日的行动重点应该是在城内进行的“清叛行动”。
判断出这一点后,匪首就可带领部众迅速进入预定的埋伏地点,设伏打击总卫大队人员,以支援城内的同伙对抗总卫的“清叛行动”。
另外,两个哨卡遇袭交火的先后顺序以及是否是同时遇袭,也会给匪首以积极可用的信号,进而做出相应的判断。
不得不说,匪首如此的安排,堪称是巧妙之极的。
当然点睛之笔,还是离开匪徒驻地后那支去向不明的一组人员,其可能的任务内容,细想之下,就很是让吴军为之心惊。
吴军认为匪首派出的这组人不会远离两个哨卡,应该就在两个哨卡之间的这三公里路段中某一处进行隐蔽待命。
按理说,这组人员在听闻这里发生交火后,若是其接到的命令是机动支援,那此时他们就应该出现了,可实际情况是周围一片静寂。
那这种情况就是说明这组人员,是扮演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角色了。
他们这组人的任务很明确,就是埋伏在路边,伺机打“伏击战”。
不管是从桐庐方向过来的卫部人员,还是往桐庐而去的总卫人员,都是他们要进行打击的对象。
那在目前的局势中,匪徒驻地的大部人员和这组设伏人员是最为危险的,尤为值得警惕。
如何破解这种“三点一线”的布局呢?
吴军知道他们已经触发了这个布局中的一点,整个布局随之被引发启动。
这如同是一张蛛网受到外力被震动了一般,那只躲藏在一侧的蜘蛛要有所行动了,后续的发展一定是异常残酷的直接对决了。
谁是猎物,谁是猎人,很快就会有结果的。
吴军决定要依托现有的地形和设施进行固守,只有这样才能破除匪首精心布置的“棋局”。
“你把手给我,我拖你到掩体那边去。待会儿这里要发生激战,你别在被不长眼的子弹打中了,那就真的就是你命该如此了。”
吴军站起身来,将“汉阳造”背到了自己的背上,低头对躺在地上的这个受了重伤的匪徒说道。
“您问什么,小的就答什么。现在,难道你不带小的去医治吗?”
这个人怕死得很,听了吴军所言,近乎于哀求的说道。
“你是识时务的聪明人,看眼前的这个情景,你觉得我们还走的成吗?
只有留在这里,才有机会活命。
不过你不用担心,我答应你的事情,肯定不会食言的。
手机阅读:http://m.biquks.com/198963/
发表书评:http://www.biquks.com/198963/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三一八章 螳螂捕蝉)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诩铭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