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都市现代>乱世栋梁>第七章 火烧水激
中在山壁上的巨石。

这个时代没有炸药,开山取石的办法是“火烧水激”:先用火加热石头,持续数日甚至更久时间,然后‘趁热’泼水。

热胀冷缩,瞬间降温的火热石头便会崩裂。

“火烧水激”,是用了许多年的好办法,许多山路、栈道的开凿,就是靠这办法破碎石头、石壁。

武关道,有不少路段十分狭窄,其中不乏在石壁上开凿出来的路径,或者边上就是石壁,这里就是其中之一。

李笠之所以选择在这附近钻出蛮区,就是事前做足了功课:此处路段有陡峭山壁,或许可以用“火烧水激”的办法,造成崩塌,阻碍道路,并形成堰塞湖。

再看路程和时间,这个位置,大概是武关道由西往东路程的五分之三处。

他若从襄阳出发、在郧乡北上穿越蛮区抵达此处,有极大几率碰到过路的魏国援军,而对方绝不会想到会有伏兵。

所以,是一个伏击的好机会。

但这伏击的变数太大,还是随缘。

李笠出击的首要目标,就是在这里用“火烧水激”制造塌方,毁坏道路,最好能形成堰塞湖。

如果即无法伏击魏国援军,也没法制造塌方、阻断道路,此乃天意,无话可说。

但李笠还是觉得,“火烧水激”的成功几率不小。

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若错过了援军,正好可以偷偷行事,对方反应过来,掉头来阻止,也得数日后了。

数日时间,足够现场砍伐树枝、木柴,实施“火烧水激”,五千兵靠着沿路收集的干粮,以及在丹水河岸捕鱼打猎,能撑一段时间。

即便有小股敌军来袭,因为地形狭长,他完全能挡住。

即便魏国派来数量较多的军队,也要十几天,所以,时间是充裕的。

现在,李笠成功伏击了魏军,当然要照计划行事。

如果成功,这巨石及其周围大片石壁滚落下来,必然破坏道路,有可能阻塞河道,届时不仅道路受阻,河道上还会形成堰塞湖。

堰塞湖上游水位上涨,将岸边道路淹没,粗略估计,受影响的路段长度至少有二十多里。

如此一来,魏国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想要清理堰塞湖,就得投入更多人力和物力,但效果还不一定好。

因为这么大一块石头,没有炸药的帮助,短时间内根本就无法破碎。

雨季的洪水,恐怕也冲不走这巨石。

所以堰塞湖会存在不短时间,这二十多里的陆路是走不通了,只能走水路。

走水路倒也方便,从上游武关甚至上洛乘船顺流而下,到这堰塞湖,可谓省时省力,而且因为河水水位提升,船的吃水能更深,所以能装载更多的人和货。

那么,累死累活,不过是给丹水搞了个二级河道,依旧无法把武关道给封闭?

这是事实,李笠也想到了,问题是,魏国要花多少时间,克服这一变故?

雨季就要来临,届时丹水水位暴涨,这落石形成的堰坝,就会变成河水没顶的‘滚水坝’,船只靠近的话十分危险。

然而,上游地区,河岸两侧是陡峭山壁,没宽阔之处做临时码头,除非用大量船只拼接出浮动码头,以铁索固定。

然后,拼接出浮桥,越过堰坝,在下游构建浮桥、浮动码头,作为‘摆渡’。

这需要时间,而且随着河水水位大涨,施工、维护难度同样会上升。

如此一来,主力大军就无法东进,虽然派遣小股军队也能绕道前往荆襄,但这小股军队去东边,就是送人头。

或者,从关中出发的军队,走洛水河谷这条道路,往东进入洛阳盆地,再经由阙南地区转南,翻越山脉入荆襄。

这条路同样崎岖、狭长,主力大军走的话不是不行,但耗时耗力,后勤消耗很大。

况且洛阳还在齐国手中,走这条路去荆襄的魏军主力,动静不会小,一旦被齐国发现,就有可能被对方偷袭、断后路。

李笠认为,只要能成功把石壁弄塌、巨石滚落,就能有效中断武关道至少半年多时间,这期间,魏国主力无法东进,梁国可以从容在汉北地区经营。

半年时间,足够了。

若这样还守不住汉北,只能说梁国就是垃圾。

眼见着火已熄灭,兵卒在工匠的指导下开始“水激”灼热的石壁,李笠问一旁的‘技术总工’(他请来的老工匠):“火候到了么?”

那老工匠白发苍苍,一脸皱纹,这几日一直在现场指挥相关事宜,听得李笠这么问,果断回答:

“火候够了,成就成,不成的话,再烧多几日也没用。”

李笠便拭目以待,等着奇迹出现。

在西边蹲守的斥候禀报,魏国的军队,前锋已经抵达武关,距离此处不算远了,他们必须尽快撤离。

若没能阻断武关道,那么,至少伏击了一支援军,为主力争取了迁移更多百姓的时间,也是不错的。

不知不觉,等了一个时辰,石壁丝毫没有动静,李笠有些失望。

不过想想,活捉了魏国大将杨忠,也算不虚此行。

李笠没吭声,但眉头紧锁,老工匠见了,解释:“将军,就算以水激石,石壁也未必马上裂开。”

“有时,过了几个时辰,石壁才会裂开。”

“是么?那...再等等?”

“是,反正成与不成,今日又不能去别处。”

“也罢,那就再等等。”

李笠打定主意,


状态提示:第七章 火烧水激--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