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全石寨往东,全程沿着青衣水南岸行走,由于多为山路,虽然也能行
走马匹,不过前面敌情如何尚一无所知,在歼灭袁韬部后,便让十名侦骑化妆成明军,前往雅州探查。
侦骑的头目正是前榆园贼张七,这厮原本是刘泽清的夜不收,投靠瀚海军加入了灰衣卫,不过在灰衣卫里待了一年后,他觉得以自己的身手还是在战场上厮杀来的痛快,故此又申请加入到骑兵队伍,最后辗转来到了陈文盛的手下,是他麾下唯一骑兵旅的侦骑头目,手下有一百侦骑。
以前说过,张七武艺高强,身背两石力的开元弓,手拿两米长的大刀,原本就是明军的夜不收,加入瀚海军后,除了增加了一把能发出低声的三连发短铳,便别无他物了。
他是明军出身,扮演起夜不收那是驾轻就熟,何况袁韬的部队也是来自四面八方,大多来自陕西、河南,他一口山东话并不显得突兀,袁韬是姚黄余部最大的一股,手下很有些武力高强的人物,比如黑虎王高,单论武艺,袁韬部并不比瀚海军差点差多少,可惜到瀚海军出现时,单纯论武艺的时代已经落伍了。
但若是以侦骑的面目出现,有武艺傍身的话,扮演夜不收是最好不过。
与张七不一样,除了他,瀚海军骑兵的侦骑的标准装扮是:
一匹中等个头的战马,多半是蒙古马里的高大者,作为侦骑的战马,温顺、听话是最主要的,并不需要时刻上马厮杀,但一旦遇敌,耐力比速度更重要,因为那时上报情报比杀敌更重要。
一副弓箭,作为侦骑,你若是一幅标准瀚海军的装备肯定不行,故此,侦骑多半是力大、善骑射者,当然了,他们随身有一个皮囊,里面装着三连发短铳、手弩,用于悄没声息接近敌人后抓舌头。
一长一短两把刀,都是明军制式,短的自然是雁翎刀,长的则是从戚继光时代就有的双手长刀(结合了苗刀、倭刀特点的步战长刀)。
若是冬季,则是在一套标准的明军制式棉甲,当然了,质量远胜于明军,若是在夏季,则是标准的灰色麻衣,心口位置配有轻巧铁板一块,其它地方则完全没有遮护,作为侦骑,靠的是训练有素,是机警,是随机应变,并不需要你一杀到底,护住心口就是了。
头上则是一顶此时明军常见的遮阳毡帽,前面往上翘起,对了,就是水浒传里林中的那种毡帽,毡帽上吊着红缨。
作为侦骑,随便一位都是班长以上职级,除了短铳、手弩,皮囊里还装着地图以及绘图工具,还有用于传递消息的书本,在紧急情况下需要用暗语时必须查询书本才能得知,外出用的书与大本营的书又不同,只有两相对照才能明白。
皮囊里还有一瓶油,那是用来在紧急情况下烧毁皮囊里的物件儿的,至于短铳,紧急情况下你或者将它毁掉,或者扔在隐秘处,等到事情缓和时再找回。
张七在灰衣卫里学会了传递消息或绘制地图,不过他最烦这两件事,幸亏他在别的地方十分擅长,很快就当上侦察连连长,那些个烦人的事情就交给手下干了,自己正好居中调度。
明军在天全到雅州的道路设有一个据点,就是在天全河与青衣水交汇之处,那里,向东二十余里可达雅州,向北三十里可达芦山县,向西二十五里可达天全石寨,向南五十里可达荣经县,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飞仙关,是她的名字。
如此重要的地方,以前杨展在此设有军堡一座,千户一名,不过在杨展被杀之后,李乾德代表“朝廷”对整个雅州进行了接管,眼下虽然早就不是文官当道的时代,而是武人日渐跋扈的时代,不过像李乾德这样的方面大员在普通武将眼里还是有些分量的,否则杨展也不会着了李乾德的道。
这名千户是世袭的千户,还是南面以前黎州安抚司土司的儿子,原本姓阿鲁,被洪武时被汉官赐姓张,最后干脆就以张为姓,世代为黎州安抚司(大渡河关键一段河面的夷人首领)长官,后来黎州安抚司取消,不过张家早已融入到汉人里,眼下这飞仙关的守将便是张家后代,世袭飞仙关千户,手下大部分士兵都是夷人。
可巧了,这张千户由于仰慕蜀汉的张飞,便也起了这个名字,当杨展被杀,李乾德、袁韬接管雅州后,张飞虽有些愕然,不过还是接受了新的上官,他虽然早已汉化,不过在汉人眼里却还是蛮夷,他这样的人镇守飞仙关才是天全、雅州守将都能接受的,否则无论是天全还是雅州,任何一方士兵站住了此地,便断绝了雅州通往山里的茶马古道,其中的利益就太大了。
这日,张七一行来到了飞仙关,见是袁韬的夜不收,张飞没有阻拦他们,打开关门放他们进来了。
飞仙关不大,按照张七的观察,最多能容纳三百名士兵,不过此地扼控天全-雅州之间的要道,要绕开此关,不是悬崖绝壁的高山,便是湍急的青衣水,而此关高达三丈,上面还有西瓜炮,易守难攻,后面的陈文盛想要去雅州,只能从此关通过。
张飞只见过袁韬、王高,并未见过张七,不过见他仪表不凡,还是小心奉承着,对张七的北方口音也丝毫没有怀疑。
张七却在想着,“此地至少有三百军士,还是三丈高的石墙,瀚海军就算将步军开过来用青铜炮轰击,估计也要花费至少一日才能轰破,而那时雅州的李乾德、武大定早就收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