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林场这边的春季植树工作已经完工了,剩下一部分工人们都在新承的一万亩公路东边的沙地上忙碌着。
“小冯,把你望远镜借我。”展航也不见外,直接招呼冯宇,口气没有颐指气使,倒是很亲切。
冯宇也爬到车顶上,把手上的望远镜递给了展航。
“听小鹏说,这边的林子都是你这三年来搞出来的,当时怎么想的要回来搞治沙?”展航很随意的问了句。
冯宇知道,虽然展鹏的父亲没来,可这位展航也绝对不是就过来玩玩而已,很可能是代展鹏的父亲来验验林场的斤两。
“我也没多想,在帝都呆了将近十年,觉得帝都那边生活节奏太快了,压力一直挺大,加上那次工作中晕倒,就让我有了换种生活方式的想法。
以我的能力,在这边找一个软件工作是没什么问题的,赚个四五千生活起来也没压力。
但没想到回到老家找到了一些这些年爷爷和父亲收集的陨石和沙漠中遗留的古物,在帝都卖了后得到一笔钱。
打工总归是不自由,当时就想起来创业。
不过软件行业劳心劳神,如果还是从事这个行业那还不如回帝都,索性就想到了造林养牛。
我们家这个地方我了解,处于河流的尾段,地下不缺水,就是太偏僻了,没人治理。如果能恢复植被的话,养一些牛是没问题的。”
除了自己的甘木外挂,别的冯宇也都说了,毕竟也没什么不能说的。
展航问道:“然后就搞出了这么大的规模?”
“一开始也没想搞这么大,不过我是搞软件的,就喜欢自动、智能的东西,就想着把自己的所学跟治沙放牧结合起来。
虽然不想努力工作了,可学了十多年的东西也不想就这么放下了,当个兴趣也挺好的。
然后就投钱开始搞智能玻璃温室、林场监控系统,加上年底新上的玻璃牛棚,我最近正在搞的林场物联系统,一点点的就把这片地这么搞起来了。
当时找了我们这边的治沙和畜牧方面的专家,做过预算,发现如果操作的好的话,这个模式其实还是能盈利的,索性就多承包了些沙漠。
没想到的是,我们这边地下水位距离地表很近,很适合治沙,所以就搞到了现在这个规模。”
展航点了点头,然后说道:“我曾去过几个治沙的沙漠考察过,论植物的涨势和植被的恢复程度,你们这个林场是最好的。
对了,搞到现在这个规模,投了多少钱了?”
“花了五千多万了,不到六千万,具体的我不太记得了。”冯宇说得特别真诚,他是真的不知道具体数目,就怕展航误会他不想说。
“如果是这个规模的话,那倒是不多。”
“主要是相对于其他的沙漠而言,我们这里本身的条件算得上好的,基本不缺水。
其他地区的治沙,单是制作草方格和运水,就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但这对于我们这完全不是问题。
其实真要对比成本的话,还是我们林场的造林成本更高,主要是因为前期玻璃育苗大棚、养牛大棚和各种机械的花销。
在这方面,我们的开销很大,国内不少大型造林团队的机械,无论是数量还是功能上,都比不上我们。
不过好在只要我们造更多的林地,这些投资就会被摊薄。但我们的造林效率,绝对是首屈一指的。”
这是冯宇比较自豪的事,别的地方受限于地形条件还得用人力一颗颗造林的时候,秀水农林已经实现了多种地形、多种苗木的机械化种植。
冯宇指着远处分割沙漠和雅丹地区的公路说道:“从这里往北走不到五里就有地表河流,走十里就是我家所在的秀水村,原本河道两边就有一些植物的。
这条公路穿过的地区,原本就是古时候富饶的三河平原地区,是西北最富裕、也是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古代东西方商路的重要节点。
其实要不是沙漠的流动性和放牧的原因,这里的环境都具备自然恢复的能力。
但这也就仅限于沿河区域,再往里就是咱们刚开看到的那样,沙丘起伏大、流动性强,造林难度更大、植被恢复的更慢。
所以我们林场现在主要的承包区域,就是沿河区域,现在包了三十六万亩,如果三河那边的沿河区域都包给我们的话,大概有不到三百万亩。
这个区域适合植被恢复,三年就能把沙地通过造林变成可以放牧的林场。”
展航点着望远镜往远处看着,好一会才说道:“你对盈利很有信心?”
“对,因为通过我们的造林实验,我们发现河流周围造林之后,不管是灌木丛还是一年生的草丛,涨势都十分不错。
在保护生态平衡的情况下,我们的专家进行了大致的估算,我们林场每二十亩地放养一头牛是绝对没问题的。
这也是我找展鹏和佟旭的原因,之前林场也就是栽栽树,平时不到二十个人,春秋两季都是雇佣临时工,也还没什么。
可随着我们畜牧项目的上马,和其他的配套项目,预计明年林场的用工人数就会超过五十,三年后怎么也超两百人了。
让我写写代码还行,林场的管理和未来市场的开脱、产品销售,对于我来说就超纲了。
就现在这三十个人,排班和工作安排都是员工自己商量制定的。”
展航轻笑了一声:“是么,那你们这些员工挺不错的。”
手机阅读:http://m.biquks.com/199477/
发表书评:http://www.biquks.com/199477/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154 交谈)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二马示羊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