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大王,秦王敢如此,那是因为当时的秦地现状,本就苦寒,本就动荡不安,因而经得起大变。”
“还有刘玉之、上官文若那帮人,都是秦王的左膀右臂,铁了心的跟着秦王搞政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王肃说着,又道:“但是我国,却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宣王看了他一眼。
王肃解释道:“天下列国,除秦国之外,都是权贵在兼并良田,百姓没有自己私有的田亩,收成不高,还要缴纳沉重的赋税,但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和秦王一样,第一步就是打压豪强。”
宣王道:“权贵再有势力,可百姓,才是人数最多,力量最大的,民者,更为国家之本,秦王是对的。”
作为谋臣,王肃并没有恭维,而是如实说道:“可大王办不了这件事。”
“因为我国的政治体系早已稳定百年,形成了一种不可撼动的状态,官场,为门阀氏族所支撑,大王若要打压豪强,那第一个得罪的,就是朝中大臣。”
宣王秀眉微微一皱。
王肃继续道:“一旦如此,引发的结果,就是全国大乱,社会动荡不安,宣国,可能会走向灭亡。”
“那秦王如何办到的?”宣王反问。
王肃道:“当时秦地政治体系不完整,秦王又军政大权在手,以绝对性的武力镇压,不容任何反抗,听说,称王之前,曾有数次大杀戮,但有豪强胆敢不尊,就是一场大屠杀!”
宣王目光幽幽:“那个时候,其实才是列国灭秦的最佳时机。”
“大王说的没错,可惜,当时诸侯,都认为秦是个贫穷的弱小地方,不值一提,谁能想到,秦人如此敢战,数载之间,已令列国畏秦。”王肃道。
“这与秦王这个君主有着最直接的关系。”宣王又问:“他们的民心如何?”
王肃苦笑:“大王心知肚明,何必有此一问,秦人之前,食不果腹、衣不避寒,现在,家家户户皆有自己的田亩,百姓勤于耕种,这一切,都是秦君的政策,他在秦地的威望,是可以想象的。”
“好吧,军心就更不用说了,我们早已见识过。”宣王轻叹了口气。
王肃道:“所以说,秦国政策,有些地方,是不适用于我国的。”
“恩……”宣王点了点头表示赞同:“秦王选择了百姓,以民众为根本,听说,其中许多利民政策,多出于秦相,那王大人认为,刘玉之如何?”
“内政奇才,名相。”王肃毫不犹豫。
“名相啊。”宣王感叹了一声,“他怎么就能有名相辅助呢,呵呵……”
第二天。
队伍继续起行,一路前往秦关。
到了这里之后,就已经是华夏西北边境了,是能感受到一些荒凉景象的。
在接近秦关的时候,萧远和宣王都忍不住愣了一下。
因为前方,黑甲红缨,铺天盖地,秦军将士列成了严整的方阵,腰杆笔直,长戟林立,正一动不动的站在那里。
秦关守将快步上前,带领一干偏将,直接单膝跪地,抱拳震声道:
“末将杨恒!参见大王!”
他的语气很激动,因为太久没有见到萧远了。
身后的秦军将士,更是齐刷刷的单膝跪地,异口同声道:
“恭迎大王——”
杨恒这个人,同样也是萧远麾下最早期的那批将领,他的战功和忠心不用多说,而萧远用人,是非常到位的,由其镇守这里,乃最佳人选。
见到老部下,萧远心情同样有些激动,他连忙下马,快步来到杨恒身前,伸手将其扶起:“将军快起,将士们都免礼!”
“谢大王——”人们再次齐呼。
“大王……”杨恒因为激动,已经有些面色涨红了,他嘴角抖动,想说什么,可又不知如何开口。
萧远看着他,认真的说道:“将军镇守西北,护我国门,常年风霜,辛苦了!孤,愧对你啊。”
“大王折煞微臣啊……”杨恒说着又要跪地。
萧远连忙将他拉住,“好,好,孤看看将士们,看看将士们。”
他开始在杨恒的陪同下,一步步从将士们面前走过。
每走到一人面前,士兵必然身子一震,同时满面激动。
“大王!”
“大王!”
“大王……”
一道道的声音,接二连三的响起。
看着一张张年轻的脸庞,和这矫健的军容,萧远不由深吸了口气。
“将士们!你们都是民族的功臣!”
“没有你们!何以护我华夏西北大门!”
“无我大王!无我秦国!大王万年——”
数万人齐齐震喝之下,就连宣王,也被这气氛感染了。
这更像是一场临时的阅兵。
迎接萧远之后,众人抵达关下。
秦关,是萧远退却西戎之后,第一时间耗费大量金银修建的。
此关之雄伟,比之潼关等地,毫不逊色。
不仅城防有数丈之高,又厚又大,坚实无比,更是扼守咽喉要道,左右相连,皆为无法攀爬的陡峭峻岭。
简单点说,西戎要想进华夏,没有第二条路可走,只能强攻这里!
可见位置之重要。
这时候,宣王开始说道:“王兄,可否看看城防。”
“走吧。”萧远没说什么,朝杨恒示意了一下。
“大王这边。”后者侧身伸手。
在其带引之下,众人由内关上到城防,入目看去,城墙各处,每隔步,皆有士兵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