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直接开口下定论,无视路人将军提议的自然是卫满国国主卫右渠,一名靠跪舔抱大腿,将卫满国生生拉起来的‘英明之主’。
当初文明时代壁垒消失的时候,卫右渠控制的卫满国和东暆城属于敌对的两个国家,然后三韩之人跨过消失的时代壁垒杀了过来。
三韩虽然不是统一的国家,但三韩的三位雄主其实在战场上已经分出胜负,并且确立了老大盟主的位置,所以比当初的卫满国和东暆团结的多。
再加上三韩之地的人口比卫满国和东暆加起来都多出亿丢丢,卫满国和东暆被三韩各种吊打,距离更近的东暆率先被三韩攻灭!
这时候,卫右渠就发挥出了出色的外交能力——抱大腿!
当时正好大汉帝国也想对时代壁垒消失的新地带进行小成本扩张,大成本不行,与匈奴人的战争已经耗费了大汉帝国八成财力人力,不可能再开辟第二道战场。
所以,卫右渠的投靠正和大汉帝国本意,就这样卫满国成为大汉帝国的属国,并且得到了大汉帝国一支辽东偏师的帮助。
接下来自然就是大汉帝国的辽东偏师帮助卫满国击败三韩进攻主力,顺势收复东暆城,大汉帝国没有能力对外扩张占领新地盘,就便宜了卫满国。
拥有了东暆的人口后,大汉帝国觉得卫满国在大胜之势下已经有了跟三韩对抗的资本,就收回了那只偏师。
这让卫右渠十分遗憾,如果那只辽东偏师还在的话,卫右渠有7成把握彻底攻灭三韩之地!
当然,大汉帝国的高层也能看到这一点,但大汉帝国没有能力去吞并三韩之地,攻灭三韩不难,增加的却是卫满国的国力,大汉帝国自然不愿意出力。
现在的卫满国比较听话,那是因为有三韩的威胁,一旦让卫满国占领整个朝鲜半岛,大汉帝国岂不是还要增加辽东关的驻军?
正因如此,在卫满国收复东暆,汉军撤兵后,双方的关系就渐渐冷淡下来。
大汉帝国乐得看卫满国和三韩厮杀成一片,卫右渠则心中憎恨汉人的‘不地道’。
人就是这样,对仇恨的记忆永远高于恩德。
现在的卫满国在卫右渠的治理下,已经以战争糜烂财政枯竭为理由,断了向大汉帝国的属国上贡,双方的从属关系只剩下一层门面……
而大汉帝国正在准备跟匈奴人进行大规模决战,试图一举消灭这个宿敌,自然没有功夫去搭理不讲规矩的卫满国。
毕竟卫满国原本就不是大汉帝国分封的属国,而是一个外族投靠过来的。
属于真正意义的外藩,大汉帝国因为跟匈奴人的战争,对外藩的控制力从来没有强过。
然而,卫满国和大汉帝国之间的关系都是双方私下里的心照不宣,外人是不知道的,所以卫满国的卫右渠还到处打着大汉帝国的旗帜‘招摇撞骗’。
现在的三韩其实已经从当初汉军的打击中恢复了不少元气,但始终不敢对卫满国大举进攻,就是害怕汉军再次插手朝鲜半岛的战争。
三韩人被汉军打怕了!
当初如果不是汉军突然撤兵,恐怕三韩之地在时代壁垒消失不到三个月时间就会彻底覆灭。
但是单独跟卫满国比的话,哪怕是控制了东暆的卫满国,三韩之地也有不小的优势,人口就不是卫满国能比拟的。
这个时代的社会生产力主要取决于人口,人口是最容易反应一国之力的标准。
当然,各种政治制度也有加成,如何把麾下人口的价值发挥出来,就是各国君主的事情了。
比如说草原民族匈奴,明明人口和社会生产力都远落后于大汉帝国,却可以跟大汉帝国打个旗鼓相当,靠的就是游牧民族全民皆兵的传统,以及大规模骑兵集群的战术。
很多时候,国力和军力还是有区别的,哪怕是在赵作仁上辈子那个21世纪的地球,某国国力雄厚,在军事领域还不是被压一头?
这还不是一丁半点的压制,而是形成了世界共识,不然的话为啥那么多国家宁愿抱着经常卖他们的老大粗腿?
还不是因为大家都觉得老大再不地道,但人家能打啊!
一句能打,足以抹平所有的缺陷,甚至连卖盟友的事情都可以视而不见!
这就是所谓的国际关系,任你再有钱,再大方,也不如人家‘能打’二字。
毕竟大家都清楚,钱不可能颠覆他们一国政权,但能打的军队却可以推翻他们。
卫右渠定下基调后,路人脸色难堪的退了下去,不出意外的,没多久路人被卫右渠点名,让他带着所有本部兵马跟随自己出征!
哪怕早有所料,路人仍然心里愤懑不平。
他是去过燕国的,知道燕国是一个怎样的国家。
那就是一个野蛮人组成的‘军国’!
在路人的有心游览下,不难发现燕国几乎把所有青壮都编入军事组织的事情。
就连奴隶营都是按照准军事化的管理。
路人或许没听过‘准军事化’这个词汇,但大概的意思却明白。
燕国跟卫满国的国力没法比,连时代都落后,卫满国好歹也是生铁时代的国家。
但卫满国却不是全民皆兵之国,并且现在卫满国的主力正在前线跟三韩军队对峙。
哪怕卫右渠搜刮全国兵力,聚拢起来的人马也就跟正在入侵的燕军差不多。
所以,路人并没有多少胜利的把握。
只是自家大王……
路人瞟了眼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