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都市现代>大唐隐相>第一百一十一章心有所想,事有所成

两人开始悟了。悟了许久后,两人有些想明白了。

权衡利弊,他们都想明白了这里面的厉害。

精盐既然来自于军盐,那么后面操作此事的人,要么是军方大佬,要么是当朝权贵。要不然,自己这边只找出来一点苗头,就被人掐的干干净净的,一点线索也不留。

再想到玄宗多拨军费的话,这二人就觉得小先生说的没错,这件事情不简单。连圣人都睁只眼闭只眼的事情,自己再一味地追究下去,怕是没人会高兴。

若是为此事把书院的人,或是自己这些人搭进去,那就太不值了。

“王忠嗣,你再想想,圣人真的是想查清楚此事吗?”李泌说道。

王忠嗣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若非小先生提醒,圣人若是再招我应对此事,我就失了圣人心了。”

李泌笑了,知道王忠嗣想明白了。

郭子仪笑着说道:“你以为圣人只肯与你纸上谈兵啊?”

王忠嗣更不好意思了,有些脸红的说道:“我知道,圣人忧我,怕我以后不能担大事。”

李泌说道:“你,还有你,以后必是国之栋梁。不过,你等今后要收收心,只在这里好好读书,悟出些道理,也不枉我此次的良苦用心。”

两人都点头称是,李泌却又说道:“差点把自己也搭进去,真的不值啊!”

两人也不知道他是在说自己还是他们,只是说着“是啊是啊,不值得……”

过了几天以后,李泌突然听到阿娘和阿奴两人都在嘟囔,怎么市间不见精盐有售了?

虽是李泌不让她们再买那种精盐,可真的看不到晶莹似雪的精盐后,这两人还是觉得奇怪。

李泌听到她们的嘟囔后,只是笑着,同时在心里断定,恐怕有一阵子这城里是见不到精盐的影子了。

至于以后,说不定它们还会出现。因为精盐价钱不贵,用起来方便,味道也不像中下品粗盐那样,带着些苦涩味,所以百姓喜欢啊!

精盐没了,粗盐又开始盛行,夺回了原先丢失的半壁江山。

李泌觉得自己忙活了这么久,好像最后得利的是那些两池盐的盐户们。不过,想到库房里的四十五万钱,李泌心里又平衡了。

原本只是想拿住韩狗儿,可看到斗鸡场后,就萌发了暗地里操纵一番,给书院挣点钱的想法。

可没想到挣的多了些,弄的李嗣业每天都要半夜起床好几次,去巡查堆放钱财的那里。

李泌这几天的心情很好。心情好的时候,想的事情也就多些,且都往好处里想。

比如,书院是不是下一个学期扩招。还有,该给自己长点零花钱了------

想来想去,李泌便在心里说道,心有所想,事有所成,但愿自己所想皆能实现。

“嘿嘿,有些异想天开了。”李泌突然笑着自言自语道。

王忠嗣去了皇宫,将一份奏表交给了玄宗。玄宗看后微微颔首,笑着看着他,只说了一句话,“吾儿做事,周全了许多”。

那道奏表上,按照李泌的授意写了这么一些话,“军盐是军盐,精盐是精盐。军盐为军,精盐为民,各得其所,两不相干。”

这意思很明显了,保持现状即好。如此,陇西军继续奋勇杀敌,百姓继续**盐。当然,城中精盐突然一夜下架,暂时是没得吃了。

过些日子,那些人看到平安无事了,定会再次拿出精盐来售卖。李泌觉得那时候,自家也可买些来吃。

军盐变精盐,是有人看到五原盐井新出颗盐品质好,产量大,就把颗盐熬制成精盐,运往各处售卖。

虽是有人在中间获利,可大唐百姓自此有精盐吃。粗盐杂质多味涩,精盐杂质少味道纯正,百姓健康很重要啊!

不管是陇西军中某些人,或者是那些权贵大佬们谁获利并不要紧,此事除了有挪用军费的嫌疑,其它并无不当之处。

当然,挪用军费变卖军盐是肯定的。不然,韩狗儿不至于被挂在树上,六郎也不必失踪。不过,为挪用军费一事查一支正在作战的军队,这就很不理智了。

玄宗不想干这事,也不希望有人管这件事。

王忠嗣此次应对,便是取了放任不管的态度,玄宗很满意。满意之处在于,王忠嗣懂了何为大局为重。

吐蕃侵边,累年不止。陇右、河西两节度使府,两府所辖士卒连年作战,小战月月有,大战每年都有。战事如此频繁,那些将军和士卒便会滋生厌战情绪。

若是此时追究他们挪用军费,变卖精盐一事,说不定会激起军变。

长安城中一直是两池盐的天下,别处的盐并不在此处售卖。时日久了,每日运入东市的粗盐,竟是上品少,中品次之,下品最多。

精盐出现在城中后,两池盐深感威胁,运入东市的盐中,上品占了半数以上,其它才是中品,下品竟然再也不运进城里来了。对城中百姓来说,此事是好事。

当然,韩狗儿的雪花盐不是,那是一件恶心人的事情。

外地盐可以进入京师售卖,与大唐此时的盐政有关。前面说过,自隋朝到开元初年,盐并不征税。后来征收盐课,也只是在产盐地,按照盐池的等级征收。

大唐征收的税赋并不重,盐价也就不高。长途贩盐会得不偿失,故而很少有人做贩盐的行当。

所以,李泌有很多时候都觉得,那些把精盐弄进长安,卖价只比粗盐高些许的这些人,到底图的是什么?


状态提示:第一百一十一章心有所想,事有所成--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