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千户、勇卫营军法官郎严笔直的站在帅帐之中,他的嘴角依旧挂着那丝淡淡的微笑。
帅案之后的孙应元望着眼前的这张神态平静的脸,微微的眯了眯眼睛。。。。。。
自从数月之前离开京营,接手这只勇卫营后,孙应元几乎将全部的身心都放在了这只勇卫营上。这段时间中,孙应元同黄、周两人一边绞尽脑汁完善皇帝陛下下发的那个练兵的册子,一边下死力气训练营中的士卒。这数月之中,不仅无家无业的黄、周二人除了随营拉练外,几乎就没出过军营半步,就是家眷近在身边的孙应元也只是在母亲寿诞之日回家呆了半天,而后便急匆匆的返回了军营。也得益于三人的这份尽力,半年多的时间,终于将这只勇卫营练成一支劲旅。
有时望着操练中整齐的队伍,孙应元便会在心中暗想:也不知道现在的这只勇卫营同几十年前的威震天下的戚家军相比会如何?不过,自己此时却有十足的把握,就凭勇卫营这六千军兵,便能轻易的将那号称十几万的京营杀得落花流水。
而随着在勇卫营的时间越长,孙应元对自己身上的这个勇卫营参将官职越发重视。这不仅是因为他付出的这几个月的心血,也不仅是因为勇卫营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超强战力。最主要的是在这几个月中,孙应元清晰的感觉到,皇帝陛下对勇卫营那非比寻常的重视。是想,天底下有那支部队是由皇帝亲自安排的训练?有那支部队是由皇帝内库直接调拨粮饷?又有那支部队的主官在训练时便会经常被招进皇宫面见天子?
如此的军队,天下恐怕只有一支,那就是现在的勇卫营!
孙应元心中十分清楚,自己的前途和报复必将落在这只队伍之上。只要自己能将这支勇卫营练好带好,凭借着万岁的重视和信任,凭借着勇卫营超强的战力。总有一天,在大明的功臣祠中,必然会留下自己的影像。
孙应元相信这个想法不仅仅是自己有,自己的那两个兄弟,黄得功与周遇吉的心中也同样有这个想法,而且说不定比自己还要炽烈。
正是将勇卫营看的如此之重,孙应元三个人对后来加入勇卫营的那几个人,始终都有着一丝难解的隔阂。这不仅是因为两拨人出身不同,更主要的是在孙应元三人看来,这些人的到来,都或多或少影响到了三人在勇卫营中的权利与威严。如果不是这些人都是由皇帝直接派遣下来的,恐怕孙应元早就想办法将那些人都踢出大营。
不过,在孙应元三人的观感之中,后来的这些人的可恶程度到也不尽相同。
这其中,三人对于那个进营不久,身上挂着兵部主事衔的赖秀才,观感算是最好的。
不久之前,当那个赖秀才刚进营时,孙应元还以为皇上派这个文官来是要监督自己三人。不过没想到,这个赖秀才在进营之后,除了每天晚上带着几个手下教士卒们识字,给士兵们讲讲忠君爱国的故事外,便从不发表任何意见。并且对自己这三个武将也显得十分的尊重。
孙应元三个人想不明白,一个身上带着功名的读书人,为什么非要往军营中凑。不过,这个赖秀才身上到没有多少读书人的穷酸气。而且,除了给士卒上课之外,赖秀才还有随着他进营的那些识文断字的读书人,尽然每天都同士卒们一起训练。虽然,这些人完全跟不上勇卫营的训练进度,但是却能看到这些人一日比一日的进步。
赖秀才和他手下那些人的表现虽然让孙应元三人依旧感到别扭。但在内心的深处却多少也有着一丝欣赏。
其次,就是那个管着整个大营军需的太监了。虽然这个人在什么时候都让人看着生厌,但不得不说,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太监,整个勇卫营的后勤变得井井有条。从他进营之后,勇卫营从将官到士卒每一个人的粮草军饷从未有过丝毫的短缺。平日里不仅能让士卒们吃饱,而且这个太监隔三差五的还能搞到不少鸡鸭牛羊,能让全营美美的吃上一顿肉食。
如果不是他一直牢牢的把控着军饷的发放,三个人甚至隐隐约约对他还有一丝赞赏。当然,三个人想将军饷的发放掌握在自己手中,倒不是想从中谋求什么钱财。从军多年的三个人都很清楚,有些时候这些将脑袋别在裤腰上的大头兵,是不懂得什么君臣大义的。在他们的心中,往往就只有四个字‘当兵吃粮’。三个人觉得不能从自己手中发放军饷,便少了控制军心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不过,这个太监在每次发放军饷时都要说一通感念皇恩的说辞,这倒让三人不好再说什么。
以上种种,即使让三个人在心中依旧看不上这个阴阳怪气的阉人,但终归还觉得这个人还有些用处。
如果说前面这两个人,还可以让孙应元三人忍受的话。那么站在面前的这个,一张白净脸上永远带着那丝笑容的锦衣卫,就让三个人尤其是勇卫营的主将孙应元感到如鲠在喉了。
孙应元一直认为作为一支部队主将,必须恩威并重。这其中,军将的威严尤其重要。而手中握有一言定人生死的大权,便是为将威严的最重要的体现。可是,自打这个锦衣卫千户接管勇卫营的军法之后,孙应元便有种说不出的别扭。虽然营中违纪之事,无论大小郎严都会交到自己这里,再由自己评判下令。但是徐应元却总是觉得自己作为主将的威严受到了损害。更别提,有时自己下达的将令同军规有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