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都市现代>我真是大昏君>第二百四十一章 攻防战

以现在明军的武器装备,采取防御作战的话,以少敌多也颇有信心。

至于野战,上到皇帝,下到大部分将领,都还禀持着谨慎的态度。也并不是真的就打不过,而是心里不踏实。

所以,尽管苇子谷已是残破不堪,但到底还是有所倚靠。这比辽南血战中,明军所占据的小高地还要强上许多。

燧发枪的杀伤力已经超过弓箭,加上刺刀也能抵御骑兵的冲击,再加上简易轻便的掷弹车,只要战意够坚,打出伤亡一比一的战斗,还是不难的。

当然,这是最保守的估计,对于明军来说,肯定不会满意这样的交换比。而建奴,也不认为以多击少,会付出这样的代价。

其实,当战争被朱由校引导到了拼综合国力,拼消耗的时候,胜败就已经没有了悬念,只是时间的长短而已。

古代一向用“兵精粮足”来描述军力的强大,但朱由校更喜欢颠倒过来,用“粮足兵精”来判断军队的强弱。

饿着肚子的士兵无论如何称不上“精良”,哪怕武器装备再先进,两顿饭不吃,也都成了软脚虾。

现在的明军不是吃了几天的饱饭,而是几年。

不仅是吃饱,还在向吃好过渡,还有足额的军饷,还有伤残有养、阵亡有恤,还能惠及家人,这待遇与数年前已是天差地别。

当然,严刑峻法也是必不可少。当了兵,就别想贪生怕死,或许因为胆小怯懦,倒会先死于督战军官的刀下。

而且,因为违犯军法被处死,所有的优厚待遇全部取消。不仅是自己一个人,还会影响到一家子,这才是令人凛然而惧的。

军队之所以强大,朱由校总结了两个字,那就是“赏罚”。尽管不是那么全面,可也差不多悟到了其中的精髓。

几年来,哪怕朝廷财政紧张,皇帝也在尽全力保证辽东的粮饷。

为此,他不惜一次次向文官、藩王和勋贵下手,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人,背地里有多少人在骂他。

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装备,粮饷充足和严刑峻法,再加上对军人和家属的各种优待。激发出辽人的悍勇,大幅提升辽东明军的战力,一点也不意外。

尽管皇帝不能亲眼看到,亲身体会,在战略上稍嫌谨慎和保守,但直接领军作战的将领们却有着更准确的认识,更强烈的自信。

面对气势汹汹扑奔而来的建奴,占据苇子谷的明军并不慌乱。战术打法已经计划好,在各级军官的指挥下,按部就搬地执行就好。

而且,早有遭遇敌人围攻的预料,准备岂能不充分?

没有动用全军猛挖工事,也是在保存体力,准备迎战。

如果敌人来得晚,甚至是不来,那就没啥说的,有一天或一夜的时间,这里就会成为壁垒森严的据点。

尽管工事还不完善,但也正因为这样,建奴才悍然发动了猛攻。从另一方面来看,倒是正合孔有德的心思。

看着建奴冲击的势头,孔有德判断是想借马力跳过壕沟,再下马作战。或者,在壕沟前停下,射出一篷篷箭雨。

“重火枪开火!”孔有德下达了命令,用旗号和鼓声传给各支部队。

作为先锋部队,孔有德亲自率领,火炮携带的不多,却特意多带了重火枪。

这玩艺儿打中敌人,摧甲破胄、非死即残,甚至一枪能打死好几个敌人,十分地给力。特别是射程,更要比普通火枪远出不少。

两千多人的明军,重火枪就带了两百多枝,几乎是孔有德所率混成协的全部家当。

而在战场上,指挥官不仅是下达命令,还有迅速的判断。建奴从四面八方压上来,哪面是主攻,哪里是佯攻,如何调派人马,都是考验指挥官能力的事情。

如果在开战之初难以分辨判断,那也不要紧。有经验的指挥官都会留下预备队,可以作为激战部队的补充,也可以充当救火队。

轰,轰,轰……枪声的轰鸣叠加在一起,显得异常巨大。

冲到壕沟前的建奴骑兵遭到了迎面的铅弹打击,一篷篷的血雾迸溅,一团团的血肉横飞。人喊马嘶,人仰马翻,一片混乱。

比较密集的冲击阵形,加上重火枪的威力,使得杀伤效果更加明显。一颗铅弹打中好几个人,打倒好几匹马,在现实中也不是夸张。

而前面的人马被击倒,势必影响到后面的骑兵前进,建奴的冲击势头由此为之一遏。

重火枪一轮射击完毕,便后退至队后继续装填弹药。燧发枪兵成四排战列,前排听令挺枪,准备射击。

混乱是暂时的,死伤近百人也不会挡住建奴进攻的脚步。

只不过因为重火枪的迎头痛击,地上的人和马的尸体起到了阻碍的作用,使得多数建奴骑兵放慢速度,借势跃过壕沟的意图落空。

建奴并未犹豫迟疑,纷纷跳下战马,弃马就步,各举兵器,呐喊呼喝着跳进一米多深的壕沟,迈上三四步,便到了对面的沟沿。

或爬或翻,冲击的建奴脚踏平地,气势似乎更加旺盛,依仗着重甲护身,继续向前冲去。

越过壕沟的建奴弓箭手向前跟进,在觉得合适的距离才停下脚步,张弓搭箭,向着敌人作最大射程的抛射。

陡然响起的天鹅音很是短促,便被轰然响起的枪声掩盖了下去。

无数闪烁的光点瞬息而灭,浓重的白烟在明军阵前腾起,第一排燧发枪兵发出了一轮齐射。

重甲对于火枪的防护已经不足,但在较远的


状态提示:第二百四十一章 攻防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