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从经营皇家农庄开始>第二百四十章皇帝要有钱

“如今都护府辖下四十二州,一百县有百姓一百一十余万户,六百余万人。

自从咱们的大总管和刺史大人带着渝州学子来东北之后,日子一天天的好了起来,原本四散的百姓都纷纷跑回来落户了。

特别是去年春耕之前,各州县猛的有许多人要求落户,臣都有点手忙脚乱了,紧急向四先生那边借了一千学子,又发布招贤令,才周转了过来,最后一统计单单一个四月就落户三十多万,近两百万人。”

“哈哈”

李治大笑道:“那你可得好好谢一下小四和那三家人。”

薛仁贵也笑,不过却说道:“谢谢四先生是应该的,那三家人就不用谢了,他们跟在四先生后面,可是捡了不少便宜。”

李治挑了挑眉问道:“哦,说说?”

刚来东北的时候,吴优和王英同样把目光放在了陆地上,毕竟只有在地上站稳了,才能再图其它的。

东北多是深山老林,想要在陆地上站稳脚跟,第一件事自然就是砍树,沿江寻找平原砍伐,不但现在木材方便运输,以后种地的收获同样方便运输出去。

可是伐木有风险啊,刚来的汉民想赚一波快钱,专门指着大树砍伐,结果第一天就砸死几个,砸伤上百人,一颗大树倒下了带动的往往是一大片,极其容易出事。

后来又挨着砍伐,先砍小树再砍大树,结果还是有风险,东北几百年上千年的大树,枯枝都有大腿粗,别说砍伐的时候会时不时的掉下来,就倒下了那一瞬间弹射出来的枯枝都容易砸死人。

哪怕渝州一系医馆学子多,依然有点承受不住,主要是百姓有些怕了,不过靺鞨人和室韦人却不怕。

生存在白山黑水之间,求存本就艰难,三不五时的死个把个,对他们来说稀松平常得很,对他们来说砍木头的日子是美好的。

吃得好喝的好,穿得好住的好,伤了给治,还有补偿,死了,死了补偿更多。

第一年把汉民安置下去后,再砍伐出来的土地,吴优和王英本来打算招收外族流民安置,室韦人和靺鞨人不会种地,可是高句丽人和百济人都是农耕民族。

这时候三大家族的人找了过来,想要地,最后经过几轮讨价还价,最终以平原一贯钱一亩,山地和洼地一贯钱两亩的价格出售给三大家族。

三大家族来的人必须编民造册,另外负责修建道路,农税免除,不过所有东西进出鸭绿江得十五税一。

东北的黑土地十分肥沃,种一年高粱等地上的新叶腐烂后,第二年就可以直接种其它东西了,耕地除草施肥都不用,随便刨个窝,丢点种子下去就能有很好的收成。

三大家族自然算是捡便宜了,不过王英和吴优也不亏,她们把地丢给三大家族后,除了全力伐木外,也可以把精力用于大海和向北方探索,同时还可以回笼一大笔资金。

不过被突然中断安置的流民就有点难受了,大唐承平几十年下来,已经繁衍了三四代人,人口其实已经有点密集了。

本身在战乱中受损就较轻的世家大族,更是急需向外开拓,如果是以前他们自然有的是办法逼迫普通百姓活不下去,把土地给让出来。

可是遇到李世民和李治这两父子,事情却没那么好办,毕竟科举提拔上来的贫民官员还是有点用处的,等渝州一系学子游学天下之后,日子就更难熬了。

现在开发四大边荒之地,同样也是世家大族向外扩张的机会,使劲从中原迁移族人过来,外族流民自然就被挤占了生存空间。

这时候薛仁贵发布律令招回流散的百姓,自然事半功倍,从一开始的试探,到最后去年的汹涌而回,整个东北算是彻底的安定了下来。

薛仁贵感叹道:“其实究其根本还是国朝强大了,百姓才愿意归附,特别是铁器增多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百姓有足够的铁器使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好许多。

安置几百万百姓,臣都没怎么费事,编户造册划分土地后,一户直接分发二十斤铁器农具,百姓们就自个安顿下来了。

去年臣都已经下令免税了,却有百姓自己把粮食主动挑到衙门去缴税。”

李治听得大为满意,民心可用啊,以大唐的实力,想打下什么地方都不是难事,之后的治理才是最大的问题。

渝州一系却很好的补足了这一环。

王正笑道:“百姓所求其实并不多,日子只要能过下去,他们其实并不会反抗朝廷,薛将军日后只要严守唐律,一视同仁,相信可以得到此地人心。”

李治大笑道:“哈哈,古人常说暴秦律令严苛,可大管事却总是要求严守唐律,就不怕后世之人说大管事残暴吗?”

“臣不怕。”王正笑了笑,解释道:“律令严苛一点,其实是在保护百姓,普通百姓本质上还是比较纯朴的,一般来说都不会触犯律令,反而是一些世家大族和官吏、读书人什么的,为了利益触犯律令的情况多一些。

其实律令执行严苛一些,触犯之人会更少,如果律令松懈,触犯之人将比比皆是,这就如刀刃刀背,刀刃所向人人退避,刀背所向,可能大家都想去摸一摸了。”

“大管事此言倒是有点道理。”

李治沉吟了一下,接着说道:“可是暴秦律令如此之严,依然有百姓揭竿而起,这又是为何?”

“百姓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王正叹了口气解释道:“始皇之律令严苛,只为


状态提示:第二百四十章皇帝要有钱--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