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十三皇子>第八十二章 步步为艰

成功的重创了土匪,杨云等人松了一口气,终于可以静下心思考吴县的发展,处理处理一下吴县的政务了。

吴县这地方,多山少地,能用来种庄稼的田地很少。所以,每年种出来的粮食,都不够老百姓们食用,若遇上灾荒年情,那粮食更是难以为继了。

以前曾有过这样的事情,在灾年,年里,许多老百姓忍饥挨饿,甚至还有许多人被活活饿死。

所以,现在摆在杨云等人面前的最大问题是:如何能够使吴县的粮食做到自给自足?首先能够保证百姓能够填饱肚子,才能够谈到其他事情。

而这山区不比平原地区,他没有充足的土地可以播种粮食。那么就只有尽最大的可能,让人播种的土地,得到丰收,种出更多的粮食才能保证大家吃饱。

为了保证有足够的粮食供吴县所有百姓用,不受天灾的影响,大家一致决定,第一件事情就是要修建水利设施。

在杨云的组织下,大家决定从两个方面下功夫。第一,是要在县城高处挖几个巨大的蓄水池,在雨季可以蓄水,在枯水季节,可以用这里面储存的水进行灌溉。

此外,山中地形,有时虽然处于旱季,其实地下水还是十分丰富的。所以杨云组织大家,准备打出许多口深井,只要井的深度够,即时到枯水季节之时,也可能有地下水,这也可以解燃眉之急。

当然,除了准备水源之外,增加土地也是很有必要的。杨云把主意打在了梯田上,有了当年在战虎部的农庄做水车的经验。这一次,杨云专门把当年在都是农庄做水车的那有经验的匠人,都带了过来。

有这些经验丰富的匠人指导吴县百姓,在靠山边的地方修建一个一个的大水车。然后把山腰的坡地平整,可以用来做这样也可以大幅度增加收成。

“少主说的番薯,在西京听说有人种过,但在吴县这一带,却没有人见过这东西,我们可以叫他回西京找一点种子回来。”钟文睿说道。

有了番薯的消息,可是余下两种作物却让杨云犯了难。

根据杨云以前的经验,山区的人们,因为坡地不方便浇灌,无法种植水稻,小麦等庄稼。所以老百姓们经常在山区种红薯、土豆和玉米等适合对水份要求不高的作物。

但是在大涪,这些东西却很少见到,杨云问起的时候,好多人都没有见过。

费了好大功夫,才终于得出了一些线索。于是众人形成了一些方案,派人迅速到西京,去寻找番薯的种子。

至于土豆,大涪境内没人见种过这东西,据一个经常走南闯北的商人介绍。说过在楚国以西,有一个叫于月的小国家,据说有人总值了一种植物,类似杨云所说的土豆。

杨云一听大喜,立即安排人,远赴于月。去把这种当地人叫做地蛋 子的东西给找回来,看是不是自己见过的土豆,或者是其它可以食用的农作物。

至于玉米,杨云把玉米的样子描述出来,甚至

(本章未完,请翻页)

还绘出了图画。结果问了许多人,都没见过这东西,甚至连听说都没听说过。杨云只好作罢。

俗话说靠山吃山,其实在大山里边儿还是有丰富的资源可供老百姓们使用,但是目前这是不可能的。

看来只有等局势稍微稳定之后,想办法把山中的土匪全部剿灭,才能打山中资源的主意了。

对于修水利,种庄稼,吴县的百姓都能理解,所以当县衙以白莲教的名义发出,号召的时候,许多老百姓都能积极响应,认真参与到这件事情中来。

但是杨云想做的第二件事情就麻烦多了。

杨云认为,吴县的老百姓,信神灵,不信科学,主要原因,是是他们对自然知识掌握严重不足。所以,杨云以吴王和白莲教教主的身份,呼吁所有百姓,让孩子多读书。

可是吴县当地许多老百姓连饭都吃不起。哪里有让孩子读书的念头啊?

为了让县城的百姓有把孩子送去学习的意愿,杨云专门叮嘱县府,在县城内发布招募读书人为县衙服务的公告。并且对于那些愿意出来为朝廷服务的读书人,以极高的待遇。

看见许多读书人,一夜之间成了县城的名流,有了鲤鱼跳龙门的感觉,城中的百姓羡慕不已。一此有条件的百姓家庭,也开始行动起来给孩子读书的机会。

最麻烦的还是粮食的问题,这吴县本来就缺粮,近日来和土匪连番大战,又消耗了不少粮草。

土匪从吴县县城逃走之时,又顺带将县城周边百姓的粮食抢走不少,使得本来粮食就严重缺乏的吴县百姓,更加无以为继。

杨云等人倒是从西京带来一些粮食,可是这些粮食,却抵不上,吴县数万老百姓吃上一月。

现在正处于青黄不接的时节,田地里的庄稼,还要过两三个月才能成熟,可是县衙里现存的粮食,哪里还能拖到那个时候啊?

“殿下。看来只有找县的这些商人和地主想想办法了。”巨远光一句话提醒了杨云。

吴县县衙的偏厅中,十几名穿着华丽的人坐在其中。在贫穷的吴县,他有这样穿着打扮的人,实属少数。因为这些人就是吴县的所谓的精英,是吴县最为财大气粗的一些地主和商人。

这些人坐在一起,窃窃私语,他们都不知道,县衙为什么把他们请过来?正在他们立坐不安的时候,县令郭龙到了。

“诸位:今日请诸位前来,是因为本县令有


状态提示:第八十二章 步步为艰--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