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都市现代>国芯>第四十二章 当众呼吁

此话一出,场下顿时一片静寂,接着所有职工都纷纷交头接耳,互相打听起来。

“什么摩,什么尔,摩尔到底是谁?”

周建国并不着急,特意留出一两分钟时间让“摩尔”两个词在会场之中发酵。

为何他敢以辞职为名跟全厂职工对赌,就因为他胸有成竹。

在图书室周建国翻阅了所有的报刊,尤其是近3年以来的《人民日报》和《参考消息》,在上面没有发现任何跟“摩尔定律”有关的报道,就算是半导体行业新闻都屈指可数不超过一巴掌数量。从侧面证明了,在皖南山区的人群无法接触到国际上最新的半导体知识。想想也是,如果真的有所报道,那么厂里大喇叭早就广而告之,自己也不会没有印象。

其次,在沪江开会当台上领导提及“摩尔定律”时,周建国记得很清楚以下画面。同行之人中,财务科科长陈少民两眼走神在空想,一车间主任储平因宿醉在打盹,只有自己和郑云德在本子上认真做笔记,至于开车的司机小曹则没有进入会场。

综上所述,周建国断定八零一一厂其他人无法知晓“摩尔定律”的存在,就算有他们也不会出来砸自己的场子!

待火候差不多了,他继续开口道。

“实际上,4天时间之前,我跟大家一样,也不知道摩尔定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但在我真正了解它的含义之后,就感到深深的震撼和惊喜,因为其很大概率指导了未来半导体行业发展的方向。

我希望大家拿出笔和纸将其记录下来。”

说到最后一句,周建国特意放慢并加重了语气。

“摩尔定律是由美国一位叫摩尔的科学家提出,他认为晶体管和电阻器的数量每年会翻番,原因是工程师可以不断缩小晶体管的体积。这就意味着,半导体的性能与容量将以指数级增长,并且这种增长趋势将继续延续下去。导致经过每3年时间,集成电路的性能就将增加一倍!”

眼看一头雾水的职工们虽然用笔记下发言,但他们大多无法一时弄明白。对此,周建国还准备了另外的道具来通俗解读。

“为了证明该理论的正确,我特意将我们厂曾经使用过的晶体管和集成电路按照年份排列展示。

这一颗晶体管是1968年厂里试生产时使用的型号,直径大概在2.5厘米;而接下来这一颗晶体管大家都很熟悉,是我们现在生产线上常见的型号,直径在1厘米,是1971年底开始供货;最后在我手中的,是刚从沪江市订货会拿回来的样品,今年最新款直径只有0.6厘米。

从2.5,到1,再到0.6,基本每隔3年时间晶体管大小就缩小一半,跟摩尔定律非常符合。

另外,我还从仓库找来了我们厂历年来生产的集成电路成品,相信大家都能一眼看出来是八零一一厂的产品,它们在体积上的演化趋势都是在不断缩减,但性能却越发增强。

若是还不理解,那么就以许多人家里都有的收音机为例,买得越早的人家收音机越大,而近两年购买的新机子体积明显变小,变化根源就在于电路板越来越小。

实际上,摩尔定律的表现就在我们身边,但包括我在内的大家都缺少发现它的眼睛。”

经过周建国的一番举例说明,底下大多数人终于明白了所谓的摩尔定律到底是什么。

“哦,原来是这样一回事!”

“是啊,我怎么没想到,说穿了这个定律也很简单嘛。”

“要是我注意观察,指不定摩尔定律就改名叫做xx定律了。”

……

看着周建国在台上侃侃而谈,厂长郑云德松了一口气,刚才对方以敢于当众辞职为筹码,愣是让他也吓了一大跳。

年轻人做事就是爱冲动,要是真有其他职工回答出了问题,届时不单周建国难堪就算是自己也就下不了台。

幸好意外情况没有发生,反倒被周建国这样一折腾,受教之后效果还不错,大家心里开始对他服气起来。

以前在车间时只能说是小打小闹,这次当着全厂职工的面一鸣惊人,周建国算是真正在厂里站稳了脚跟。

郑云德为自己没看错人而欣喜,人总是要逼一逼才能发挥出潜能,从表现看周建国比想象之中还要进步明显。

“在此次展览会上,还公布了国内一项最新的科研成果。

就是由永川24所成功研发出大规模集成电路——120位mos移位寄存器,表明我们国家的半导体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我们八零一一厂生产线上的集成电路只有32个晶体管元器件,而120位mos移位寄存器身上晶体管数量超过1000个,足足是我们的30倍。

若是我们不思进取,只满足当前成绩,结合摩尔定律推断,那么不出2年时间,我们可能就被会时代淘汰。”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周建国的发言让底下听众刚放松的心情又开始紧张起来。

“可能有不少人心里在想,周建国说的话都是故意吓人,上级部门不会不管我们。

大家只要安安心心从事生产,承接上级转交的任务,就能高枕无忧了。

这样的想法,说实话我以前也有,也认为非常正确。

但是——”

迈过了第一道紧张的门槛,周建国从底下听众之中接收到正向反馈,他开始充满自信将主要观点展示。

“八零一一厂在全国40多家集成电路生产厂家之中,属于中等偏下水平。我们现在只能制造50个


状态提示:第四十二章 当众呼吁--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