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孤才不要做太子>第161章寄生虫+帝王学
。掺杂在大唐各处的五姓族人,就像是寄生虫,全部扣掉,立刻就会让大唐体无完肤。想要没有波动的清除掉他们,只能用漫长的时间去磨。

心情再好,也不能拿烈酒当水喝啊。再加上上午的朝堂实在是....

眼看着皇帝老爹醉倒在椅子上,李承乾只能吩咐宦官把他抬回甘露殿。两仪殿是不能留了,孕妇身边,酒鬼这种生物是绝对要禁止的。

长孙也知道皇帝心里畅快,所以连劝都没劝。

今日蝗虫已然“光顾”长安,作为皇帝的李世民本该有所表示的,可是大胜五姓的快感,甚至让他不由自主的放下了皇帝的职责。

龙案上堆积的奏折,也不知道有多少。

不愿意看到老子惨叫的样子,李承乾干脆离开了皇宫。

最出彩的大戏已经结束,虽然窜上戏台子表演不是他的本意,可热闹事已经结束,接下来,就是单纯的赈灾了。

出了皇宫,在侍卫统领的死命要求下,李承乾不得不带上五百侍卫。而魏征厚着脸皮上了马车后,就不得不围着长安转圈起来。

长孙无忌的动作很快,长安城内,但凡是粮店附近,都出现了分发粮食的官员。大袋的粮食堆积在街道上,没有什么比这个更能安定人心的了。

可是,接连看了几个散粮的地方后,李承乾还是忍不住询问魏征:“郑公,既然散粮点都已经摆出来了,为何领粮食的人很少?我看了,只有几个乞丐、孤寡老弱在排队领。”

魏征叹了一口气说:“第一天,哪会有那么多人。灾难才起来,都硬着头皮,或者说是肚皮苦苦撑着。人都是好面子的,平民百姓也是如此。”

看着街道上往来匆匆、面带愁苦之色的长安市民,李承乾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到底还是忘记了换位思考,如果是自己,恐怕也会不死心的找找别的出路,直到脑子拗不过肚皮,才会掩着脸面去领救济。孤儿院出生的他,对“自强”这一条格外的看重。不像其它地方,不管是低保还是什么别的,都抢着要。甚至还有开着奔驰宝马享受五保户政策的。

这是一个还没有被污染的时代,那刻在骨头上的倔强,还没有被时间冲刷掉。

绕遍长安,想要出门的时候,却见城门处已经聚拢了一大批人。每个人手里都拿着麻袋,只看麻袋里面蠕动的样子,就知道是蝗虫。

长安县县令余秋生,就背着荆条给自己治下百姓训话:

“乡亲们,咱们用不着领朝廷的救济!万年县来信,太子的养殖场正在收蝗虫,咱们只要抓蝗虫,就能到那里换粮食!知道你们担心什么,不过本官相信太子仁厚,不会跟你们平民计较的。之前的事儿,罪本官一人即可。你们放心的去换粮食,本官会到太子那里负荆请罪的。手里的过所都拿好,虽说本官会带着你们过去,可没有过所,进入万年县被查到,也挺麻烦的....”

过所,大唐百姓离开本土去外地必备的东西。一旦检查的时候没有过所,轻的以流民论处,重的就会被怀疑是山贼强盗。就算是一些低级官员,出门的时候都要备好过所官牒。

不带这两样东西还能横行无忌的,恐怕也只有长安有数的一些大佬了。

不过李承乾此时却没心情考虑这些,而是看着余秋生狼藉的后背无可奈何。

何寿也就算了,余秋生脑子也被驴踢了吗?说到请罪,就只会光着上半身耍流氓,然后背着荆条折磨自己?虽说“负荆请罪”是个成语,可当成行事准则,就有点过了吧。

见余秋生要带着长安市民一起去养殖场,李承乾赶紧走出车厢,命令侍卫们停下。

整个长安城,动辄就能指挥五百侍卫的,绝不是普通人。所以远远看到队伍的余秋生,就下令让市民们都靠边,把路先让出来。

可谁曾想,路是让出来了,队伍也停了。

看到车厢里走出来的少年,余秋生震惊不已,毫不犹豫的就要跪倒在地。

没跪成,因为魏征也钻了出来,站到了太子身边。这要是下跪可就不是请罪,若是被别的官员看到,就是失礼了。

跳下马车,李承乾边走边说:“行了,赶紧把荆条弄下来,你们一个个的怎么翻来覆去的就这一样请罪的方法?就不能有点新意?”

余秋生虽然是长安县令,但是跟何寿相比差了不是一点半点,背着荆条拱手也不是,下跪也不是的,尴尬的汗都流出来了。

“好了,用不着请罪了。现在带着你的百姓去换粮食才是正经事。”

魏征恰到好处的帮余秋生解了围。

城门口聚集的百姓很多,而且有越来越多的趋势。如果让他们带着蝗虫去养殖场,就有点太远了,单一来一返就会耽误很长的时间。

丢掉荆条的余秋生简单的套了一件衣服,就等候在李承乾身边,听候差遣。

“余县令,你还是让这些百姓先把蝗虫押着吧,孤会向父皇再借部分禁军侍卫,把仓库的粮食和肉都送到长安城外,在城外交换,能节约很多时间。”

余秋生拱拱手,就下去公布消息了。

唐朝虽然没有朋友圈,但消息的传递速度还是很快的。

一直到傍晚时间,甚至有三原县的百姓带着蝗虫,来交换粮食。

都是面子比天大,本来还在犹豫着要不要领朝廷的赈灾粮,却陡然间听闻太子那里能用蝗虫换粮食。只要是用劳作换得的报酬,他们就能吃的心安理得。


状态提示:第161章寄生虫+帝王学--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