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盛唐开始于南海>第一百零八章 激动

突厥人投降的消息第一时间传到了长安。/p

红翎信使在朱雀大街疾驰而过,一路高喊“突厥请降,大唐万胜”,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让焦虑的长安百姓安下心来。/p

三十万突厥骑兵攻唐,打到了距离长安近在咫尺的泾阳,长安的百姓无不担忧长安这座饱经苦难的城市再次出现城破人亡的惨剧,精神高度紧张,猛地听到这个消息都是不敢相信,知道城内的戒严解除,这才相信了消息的真实性。/p

紧接着就是全城的狂欢,人们非常激动,突厥从前隋时就一直是悬在所有汉人头上的利剑,时刻威胁着关中乃至整个北方地区的安全,如今三十万大军在大唐折戟沉沙,这把利剑消失了,所有人都有一种解脱的畅快感。/p

全城张灯结彩,人们走出家门,相互道贺,相互拥抱,流下激动地泪水。/p

这一刻不管是官员勋贵还是贩夫走卒,亦或是学子先生,都忘记了身份的差异,他们吼着、叫着,没有人在意什么礼仪,更没有人去阻止满城的喧闹,人们发泄着、欢呼着,庆祝这期盼已久的胜利!/p

李渊得到战报详情,高兴地甩掉了鞋子,下令全城庆祝三日,金吾不禁。/p

朝中的官员纷纷向李渊上表恭贺,这消息随邸报迅速传递各地,一场全国范围的狂欢开始了....../p

颉利身亡,突厥大厥投降,武德中秋之战落下帷幕,但此战的风波并未平息。/p

后续的事情繁杂,主要有两大块需要尽快处理。/p

第一,突厥投降后的俘虏和对突厥索要赔偿的问题。/p

第二,对勾结突厥的博陵崔氏和太原王氏的处理。/p

对于突厥俘虏的处理问题,朝中分成了两派,以文官为主的温和派主张把这些俘虏放回去,不但能展示大唐博大的胸怀,还能节省供养这些俘虏的成本,毕竟此战大唐的损失不小,没有必要再在这些俘虏身上花费更多。/p

以武将为主的激进派则想要废掉这些俘虏,不想放虎归山留后患,一劳永逸的解决突厥的威胁。至于如何废掉这些俘虏,他们没有明说,但腾腾的杀气可以说明很多问题。/p

两派各执一词,争论的焦点就是这些人到底如何妥善处理。/p

突厥人是无条件投降的,如果把他们全杀了显然会给其他人一种大唐嗜杀的印象,这对以后大唐的外交非常不利,周边的国家都对大唐充满了警惕,再来一个大量杀俘,这些国家还不得联合起来反对大唐?/p

这个是大唐朝廷最不想看到的局面,因为大唐还没有威压一切的实力。/p

可放这些俘虏回去,突厥的实力会快速恢复,谁都不敢保证他们会不会卷土重来。/p

让这么多突厥人留在关中也不合适,他们可是成建制的军队,不是山贼土匪,长时间的聚集在一个地方就是一颗不定时的炸弹,放到哪里去都是一个隐患。/p

李渊被吵得心烦意乱,这件事情不能拖延,必须尽快解决,他把这件事交给了云浩,希望云浩能拿出合适的解决方案。/p

作为战争的主要诱因之一,云浩责无旁贷。/p

他的处理方法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连云海都下了一跳。/p

云浩撺掇麟阁的三十六个继承人出面,联合长安的一部分勋贵组建了大唐道路建设集团,由李建成出面和执失思力等突厥各部的头人签订了一份为期五年的劳务雇佣合同,雇佣了十六万俘虏作为筑路工人。/p

合同规定这十六万人要为大唐道路建设集团服务五年的时间,头两年这些人是没有工钱的,集团只负责提供基础的饮食、住宿和医疗保障,他们这两年的工钱是突厥对大唐赔偿的一部分,两年后他们每月会拿到不低于大唐百姓三分之二的工钱,五年后他们就去留自由了。/p

朝中的很多人对晋王出面从事商贾之事物议沸腾,说他是在给皇室脸上抹黑,所有参与的人都是贪婪之辈,是在挖大唐的墙角。/p

李渊也对大儿子的行为很不满,不就是不让你当太子吗,至于如此自暴自弃?/p

李建成却对此不以为意,他自知没有机会登上皇位,还不如趁着自己的影响力还在,给子孙挣一份家业。/p

朝中的争论在李建成拿出五万贯现金上交国库,作为感谢朝廷为道路建设集团提供劳力的酬金,并承诺以后每年上交五千贯的税金后,所有反对的人都放下来身段,默认了他的行为。/p

没办法,大战过后的国库穷啊!/p

打仗时的新装备用起来是过瘾,尤其是那些云家的火器,犀利无比,可......真特么的贵啊!/p

要不是李二用自己在崖州兵工厂的未来收益做抵押,云浩也给了很大的优惠,没有这些武器,一场大战下来还不知道要死多少人。/p

仗打完了,民部一算账,当家的几个民部大佬当时就要吐血。/p

整个国库就剩下不到十万贯的资金,这才将入九月,这些钱无论如何都坚持不到年底,而且大胜之后还要奖赏军队,他们实在是没钱了。/p

民部一拿到李建成的钱,立马转变立场,给他打助攻,民部官员在朝会时上演了一出全武行,把反对的最激烈的御史台官员打的鼻青脸肿。/p

紧接着李建成又在朝会上提出修建长安到洛阳,长安到太原,两条水泥路,朝廷不需要出一分钱。/p

这下朝堂炸锅了,朝廷不出钱就能得到两条高品质的水泥路,还能得到这两条


状态提示:第一百零八章 激动--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