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孚敬这封无节操跪舔兴献帝朱祐杬的奏疏可以说是彻底掀起了轩然大波,满朝文武都坐不住了,议论纷纷,其观点大多一致,那就是绝不能给这位所谓的“兴献帝”上庙号!
即便幕后主导这一切的人是圣天子,那也不行!
你朱祐杬生前不过是一个外地藩王,能给你在封号里面加上一个尊贵无比的“帝”字,已经是陛下多次同朝臣竭力争斗取得的成果!
这个“帝”字里面的水分谁不知道啊,究竟因何而来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还真以为是至高无上的至尊,居然妄图追封庙号!
无怪朝臣群情激愤,这庙号确实不是随便就能加的!
比起先前朱厚同朝堂重臣争执生父生母的封号,这给生父朱祐杬加封庙号可就不是得寸进尺这么简单了,此举已经涉及到了法统的根本!
法统,就是杨廷和等人极为推崇的宗法礼制之根本!
法统,是天家政权正当传承的合法性!
天子受命于天,代天牧狩!
因此这个皇帝由谁来做,是由上天决定的,这即是“天命所归”!
而太祖立下太子朱标后,大宗与小宗便已确立!
朱标一系为大宗,帝位由他们一脉相承!
其余诸王皆为小宗,如若没有意外情况,他们及他们的子嗣彻底与帝位无缘!
按宗法礼制,小宗永远是小宗,大宗一直是大宗,世代传承!
但总有意外会发生,小宗想要成为大宗,只有两种做法。
其一,如太宗朱棣般起兵造反,武装夺权,推翻大宗的统治地位,自己取而代之!
因此太宗靖难成功后,他原本这燕王一脉便成为了大宗,世代传承帝位,先前的朱标一脉自然被彻底斩尽杀绝,不提也罢。
其二,大宗绝嗣,无子传承,小宗之子过继给大宗,成为大宗之子!
而这正与朱厚先前的境遇极为相似,却又少了关键无比的一环——过继!
宋之濮王先例中赵曙便属于这种情况,幼年之时便过继给了宋仁宗赵祯,改尊其为生父,继而立为皇太子,直至即位称帝!
虽然这两种方法的结果相同,但过程却是千差万别,而且即位后的境遇更是天差地别!
太宗朱棣即位后,自然便能随意追封生父生母为帝为后,庙号谥号一应俱全,无人敢说一个不字!
因为这天下是他从大宗之子朱允炆手中夺取的,最根本性的法统已经受到了逆转,谁还会在意这些小事!
当年唯一敢当面怒斥太宗朱棣的儒学大家方孝孺,可是历史上唯一被诛灭了十族的可怜人!
而赵曙正是通过第二种方法取得帝位的,但他却不能肆意追尊其生父生母为帝为后,因为他的生父已经是赵祯!
所以赵曙在公共场合下只能称他真正的生父赵允让为皇伯父,生母为皇伯母,丝毫不敢有僭越礼仪之举,不得不说是一种莫大的悲哀!
但朱厚这种看似属于第二种情况,实则比第二种情况的境遇还要尴尬!
他是毫无根基地入京即位,可以说是一个“光杆司令”,与早早成为太子的赵曙相比,惨得不是一点半点。
至少赵曙已经是皇太子,接受了最良好的宫廷教育,以及拥有一帮东宫大臣为其羽翼,他即位后便能迅速扶持心腹上位,不至于沦为一个被彻底架空的光杆皇帝。
所以朱厚入京即位于礼法而言根本就是一笔糊涂账,怎么理都理不清!
杨廷和等人想强行将其定义为第二种情况,以维护天家法统,维护宗法礼制。
无论朱厚与杨廷和等大臣如何争斗,他即位称帝的事实也无法改变,谢迁、杨廷和等朝堂重臣也只能逐步退让,无奈之下同意给朱祐杬追封了一个不痛不痒的封号。
但现在可就不一样了啊!
这张孚敬,或者说这位圣天子是想掘他们这些大臣的根啊!
庙号是什么?
那是享受子孙后辈逢年过节祭祀时的尊称!
满朝文武都知道,只要他们今日答应了让这小王八蛋给便宜老爹朱祐杬立了一个庙号,那他接下来就敢顺杆往上爬,将如今太庙里的九位神主祧出去一位,给朱祐杬腾位子!
这就不得不提一下宗法礼制的祧庙制度了。
何为祧(音用佻)?迁庙之意,将隔了几代的祖宗之神位迁到远祖庙里。
但本宗的始祖以及功绩显赫者不可迁,称为“不祧之祖”!
如本朝的太祖朱元璋,太宗朱棣,谁要是敢祧他们出太庙,他这个皇帝可能也做不了了。
而周天子立七庙者,亲四、始祖一,文武不迁。
亲四庙即高、曾、祖、父四庙,加上始祖庙,成为后世朝代的宗法礼制,逐渐演变为“昭穆制度”。
始祖居中,左昭右穆;父居左为昭,子居右为穆;二世为昭,三世为穆,子孙以此按序排列!
正如《礼记·祭统》所说:“夫祭有昭穆,昭穆者,所以别父子、远近、长幼、亲疏之序而无乱也。”
足以见整个天下对宗法祭统的重视性。
而大明庙制由太祖钦定为九庙,并非周天子的七庙。
太祖朱元璋崩后,太庙里已有德祖、懿祖、熙祖、仁祖四位远祖的神位了,依次对应朱元璋的高、曾、祖、父四祖。
而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后,在太庙里加上了太祖朱元璋和老爹“兴宗”朱标两个神位,太宗即位后自然将其朱标踢了出去,而朱允炆更是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