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三国之风起南海>第156章远洋探索

为了这一次探索澳大利亚的行动,周晔给胡恺的船队准备得非常充分,船上带了大量的粮食、淡水,甚至还有蔬菜的种子,可以在船上种菜,以补充维生素,腊肉、香肠也不少。

船队里的每艘船都有几台六分仪,可以确定船只在大海上的方位,配合海图,基本上不用考虑迷路的问题。

船上的水手都是番禺城经验最丰富的水手,包括捕鲸船上的很多水手和船长,都参加了这一次的行动,船上装着霹雳炮和床弩,水手们都分发了全身铁甲和钢刀,以沿途那些土人的装备水平,这些水手们完全可以一路横扫过去。

当然,船上也带了不少货物,比如丝绸、布匹、瓷器、酒、糖、铁器等等,船队沿途可以用这些货物来向当地的土人换取补给。

周晔自诩为和平主义者,他告诉胡恺,若是土人们愿意和平,那就用货物来换取补给,可是如果土人们不愿意和平,那他给胡恺的这些武器可不是吃素的。

周晔的话正对胡恺胃口,胡恺在海上的风波间出入了十几年,又岂是善男信女?他当然知道该怎么做了。

有着如此充足的准备,周晔相信,胡恺一定能够找到澳大利亚,而这一次探索澳大利亚的行动,既能为周晔找到一条退路,也是为以后继续探索世界积累更多的经验。

周晔最向往的还是美洲,因为美洲的土地丰饶,又有着许多重要的作物,对以后中国的发展至关重要,他希望这一次探索澳大利亚成功之后,以后再成功发现美洲新大陆。

不过,周晔知道,澳大利亚的北部干旱少雨,大部分地方都是荒芜的沙漠,并不适合人类居住,特别是以此时的生产水平,人类很难在那里居住下去,这也许就是古代中国人一直没有在澳大利亚定居的原因了。

他告诉胡恺,在发现这个大岛之后,要沿着大岛的边缘,向东南继续航行,这个大岛只有东南方是适合人类居住的。

胡恺虽然不知道周晔是怎么知道的这个大岛,又如何对这个大岛这么了解,可是他对周晔的话一直是奉若纶音,既然周晔这么说了,那就一定是对的。

胡恺出发了,周晔和胡立一直站在码头上,看着那远去的帆影,久久没有离去。

今年是南海官学开办的第三年了,蒋琬这一届的学生已经是三年级了,而今年,官学又招收了数百名新生,这让南海官学的学生增加到了两千多人,而另外五县的县学加起来也差不多招了这么多新生,南海郡官学和县学的学生总共达到了四千余人,对于周晔来说,这四千名学生就是火种,是南海郡最宝贵的财富,以后南海郡的发展如何,就看这些学生了。

而南海官学的老师增加到了八十余人,另外五县县学的老师加起来也有六十余人,老师的平均素质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去年年底的教师评级中,全郡的老师中有五人被评为高级教师,二十余人被评为中级教师,他们的薪水也有了比较大的增长。

三年级的英才班又增加了三人,二年级的英才班也组成了,共有十二人,这是周晔根据他们这一次考试的情况和他们平时学习的情况作出的决定,英才班也不可能无休止的增加人数,一个年级不可能有那么多杰出的人才,就算是现在这些人,也不可能每个人都成为顶尖的人才,还要靠他们自身的努力。

如果每一届的英才班能有一半能够派上大用,周晔就已经满足了,靠着这样的人才储备,以后就没有哪一个势力能够比得上南海。

在这些英才当中,当然是以蒋琬的进步最大,蒋琬才六岁多,现在基本上已经学完了后世初中的数学课程,物理和化学囿于目前的一些局限,进度慢一些,不过这已经让周晔感到非常震惊了,天才就是如此让人难以理解吗?

周晔自己在读书的时候就被视为天才了,也曾经是一个市的状元,要不然后来也不可能读了硕士、博士,并留校任教,在他穿越之时,他已经快要评上副教授了,可是周晔自己跟蒋琬一比,便觉得有一些自惭形秽了。

蒋琬实在是太聪明了,而且又好学,一点儿都没有放纵自己,怪不得他能够留名青史呢。

蔡衡、孟昌等人虽然没有蒋琬这样令人惊艳,可是也很不错,他们一直在稳步前行。

最让周晔欣慰的是,二年级的英才里,也有不少让他看好的人才,这其中,有一个叫卢浩的,是北方迁移过来的第一批流民的子弟,以前从来没有读过书,就在南海官学读过一年多书,刚开始几个月,他根本就跟不上进度,考试考得一塌糊涂,没办法,只能让他们这一批学生从一年级读起。

可是没想到,在一年级里,卢浩却迅速脱颖而出,每次月考都是年级第一,直到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他的头名从来没有让出去过,最终无可争议的进了英才班。

周晔对英才班的这些学生都很关注,也派人打听过他们的情况,对每一个学生都很了解,而卢浩给他的印象就是刻苦,其实每一个英才班的学生都很刻苦,在南海官学的考试制度下,不刻苦是不可能进入英才班的,可是卢浩比任何人都刻苦,简直刻苦得近乎拼命。

他上课的时候不用说,下课的时候他基本上不出去玩,就在教室里看书,吃饭的时候也会带本书,回到家里之后,除了吃饭的时间,他全在看书、做题,直到夜深,为此,他们家用的鲸油蜡烛比别人家多得多,


状态提示:第156章远洋探索--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