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三国之风起南海>第79章印刷之术

就连周晔都不太清楚印刷油墨要用什么样的原材料,在现代,已经大量使用化工原料来制造印刷油墨了,周晔并不是学材料的,所以他也只能是投入大量的资金,让工匠们反复试验,来确认最好的配方。

他们用过各种油脂,各种墨,不同的比例进行调配,这一试验,就是好几个月,他们用过鲸油、蓖麻油、木棉油,还有炼焦得出的煤焦油,最终,才得出了几种比较实用的配方,能够在不同的纸上比较清晰的将字印上去。

当然,这个比较清晰只是相对而言,如果跟现代的印刷术比较的话,那就没什么可比性了,可就算这样,这同样是人类文明史中石破天惊的发明。

当工匠将第一本样书送到周晔家里的时候,何顒正呆在他家里喝酒,何顒好酒,差不多天天都到周晔家里喝酒。

当他看到周晔将那本书打开之后欣喜的表情,他不由得也来了兴趣,问周晔这是什么东西。

周晔告诉他,这是书,何顒的表情一下子变得十分精彩,他放下了酒杯,让周晔给他看看。

何顒见过的书要么是竹简,一本书就是一大堆,要么是在南海见过的手抄书,不过这印出来的书他还是第一次见到。

这是一本周晔编写的新三字经,也是南海官学的教材,只要周晔觉得这个质量可以,印刷工坊就会大批印刷,用于供应官学,并且在店铺里发卖。

何顒半天看不出来这书是怎么弄出来的,左翻翻右看看,他忍不住问了周晔,周晔笑着说:“伯求公,这书是印刷出来的。”

“印刷?”何顒一头雾水。

周晔解释说:“就像我们用的印一样,先把字刻成一个一个的小印,再按顺序排好版,最后用油墨印到纸上就行了。”

何顒沉吟良久,然后点头道:“文盛,你可太聪明了,这个法子好,怎么之前就没人想到过呢?”

周晔笑而不语,其实很多发明都是这样,看上去原理十分简单,可是在发明出来之前,就是没人想得到,只要有人点破,那就是捅破一层窗户纸的事。

何顒又翻起了那本书,过了一会儿,他又抬起头道:“为何此书中有这许多俗体字?”

俗体字其实也就是简体字,简体字并非是现代的发明,从汉字开始使用的时候,就开始广泛在老百姓当中使用了,这当然是因为有一些正体字的笔划实在太多,那些文化不高的人,很难把这些字写对,因此便对这些字进行了简化,后来约定俗成,就成了俗体字,大家倒是都看得懂。

不过对于何顒这样的名士来说,这本书里俗体字这么多,倒是有些刺眼了。

周晔之所以在这蒙学课本里用了这么多的俗体字,当然就是为了降低认字的难度,让更多的人能够学习知识,打破知识壁垒,也能加快培养人才的速度,他还打算在蒙学课本里推行半文言半白话的文章,要不然,让小孩子一板一眼的学正体字,学之乎者也,那等他们成为文化人,都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事了,又哪里有时间去学算学、物理、地理知识?

不过,对何顒就不能这么说了,他说:“这可能是工匠们文化都不太高吧,以后我会找个文化高的人去管印刷工坊,我也会编写一本正体字和俗体字的对照字典,让官学的学生们学习。”

何顒叹道:“可惜我不日就将回雒阳了,如若不然,就让我来管这印刷工坊。”

何顒倒真有心管这印刷工坊,他知道,这事利在文教,若是办得好,将会让他流芳千古,不过他现在要四处奔走,解救那些受党锢之祸的士人,还要联络同道中人,以对抗宦官,所以他确实没太多时间留在南海。

周晔道:“此事诚为可惜,不过伯求公大业要紧,我也不敢耽误伯求公的大业。”

其实,主管印刷工坊的人,周晔已经有了一个合适的人选,那就是蒋昕,他经过这段时间的调养,身体已经大为好转,印刷工坊这个地方就非常适合他了。

蒋昕有文化,这些书最后的定稿都要通过他,书中的谬误就会大为减少,而他在印刷工坊这地方,工作性质也比较单纯,核对一下书稿就行了,工作不是很繁重,不会让他太过于操劳而伤身体。

在周晔将这件事情告诉蒋昕之后,蒋昕欣然答应了,这事交给他他不可能不答应啊,这是足以令他流芳百世的一件事情,而且这件事情也不是很繁重,对他的身体也是有好处的。

蒋昕接手印刷工坊之后,工坊里印刷出来的书籍质量明显提高了,蒋昕工作十分认真,每本书的试印本都要看几遍,核对无误之后才正式开印。

蒋昕接手之后没几天,周晔就给何顒送上了一套四书五经,还有史记、汉书等书籍,这些书全都是用正体字印刷的,一个俗体字都没有,这让何顒高兴得对这些书籍爱不释手。

何顒拿到这些书籍,没过几天,就要回雒阳去了,他要回雒阳继续他联络同道,对抗宦官的大业,本来他早就要回去了,就是要等着这套书籍,他准备把这套书籍带回去给那些士人看看,顺便帮周晔宣传一下,让那些士人把他们家里的藏书和他们的著作送到南海来印刷,这样一来,这些珍贵的书籍就能够保存下去了。

其实,周晔知道何顒这样的想法多半是一厢情愿,因为很多士族豪门都想垄断这些书籍,垄断知识,未必愿意把书籍送到南海来印刷,不过,哪怕有一个人受何顒的影响,


状态提示:第79章印刷之术--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