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重铸刚明>第176章消息传到

山西大同,礼部主事何万化所带领的出使团队已经在这里停留了数天,对于能够得到出使顺义王部落机会何万化很是惊喜。

当得知朝廷有意选拔使者时,他向礼部尚书温体仁毛遂自荐,希望自己能够去顺义王部落,这可是一个好机会,凭借这这次出使草原的经历,自己回来后定然可以再升一级。

相对于察哈尔部,土默特部和大明已经相安无事数十年了,双方的互市贸易也开展的如火如荼,他的任务又十分的简单,只是去提醒以土默特部为代表的蒙古右翼诸部落,做应对林丹汗西征的准备罢了,基本不会有什么危险。

但是在大同停留了数天,仍然没有收到吴弘业的消息,这让他对自己的同僚吴弘业充满了担忧。察哈尔部和大明的关系不过是相互利用罢了,这要是谈判不成,林丹汗若是大怒,万一出了什么事情。

就在这样的担忧中,第二天,吴弘业的信终于传到了大同。

吴弘业称此次出使察哈尔部任务失败,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用互市来拖延一些时间。

看到这个消息,何万化心中变的沉重起来,事情麻烦了啊,林丹汗西迁不可避免了,朝廷又要麻烦了啊!现在重任交到了自己手中。

放下手中的信,走出房门,连忙将出使队伍集合完毕,半个时辰后,这个上百人的队伍走出了大同城门,向北方的大草原行去。

于此同时,温体仁拿着吴弘业的信急急忙忙的走进皇宫。

朱由检看完手中的信,心中长叹一声,林丹汗果然是一心西迁,丝毫没有动摇。

也是,现在是大明求着人家帮助自己去打建奴,不过林丹汗本身就和建奴有大仇,双方也是相互利用罢了。

虽说这次出使朱由检本身也没有抱太大希望,但若是万一成功的说服林丹汗打消西征的主意,那自然是意外之喜。现在看来,恐怕没有侥幸了,必须认真对待了。

“温卿,出使林丹汗的结果你给朝中三品以上官员通知一下吧,让他们心中也有个准备,想想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至于互市的谈判,等吴爱卿回京以后再说,接下来就看何爱卿的结果了。”

很快,和林丹汗谈判失败的消息就在京城的高官群体中传播开来,能做到这个位置的官员都是聪明人,他们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以后大明的日子恐怕就更难了。

所有人不由得将目光看向皇宫。

按理说这样的想法应该不会有才对,按照常理遇到大事,都是皇帝急急忙忙召集大臣商议此事,群臣在争论中得到几个处理方法,陈情利弊,最后再由皇上决定。

而现在新皇登基的这两个月的时间,似乎这套运行了上百年的流程发生了改变。

新皇事事都有自己的想法。皇上倒也是让大臣们提出自己的看法,但是皇帝自己却提出方法,让诸位大臣对其进行讨论,进行查漏补缺,更重要的是皇上每每都能从意想不到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甚至众大臣还不得不承认这方法的确有用,比他们的看法更有用,甚至是有奇效。

现在他们仿佛适应了这种变化,按理说这样的变化是不应该存在的。

当然皇帝的某些想法有些幼稚,还有的总是感觉天马行空,诸位大臣有时也很是尴尬。

有些是很明显在大明根本无法运用的方法,但是往往还有一定的道理,诸位大臣只需要按照那个原理去进行修改,事情往往变的十分顺利。

朝中和皇帝接触多的诸位位高权重的大臣们心中都是啧啧称奇,皇上分明年纪轻轻却有急智,虽然存在阅历方面的不足,但是假以时日定然是一位明君。

见皇帝似乎没有动作,这些个大臣都表示沉默,经过这两个月来官场上的大规模清晰,尤其是对于京城朝廷的高层官员。这些人基本上都是一些做事的官员,再加上朱由检对于做实事官员的看中和提拔。那些原本还沉迷于耍嘴炮的官员们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现在的朝廷了。

然而他们似乎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现在仍然我行我素。

………………

第二天,快马加鞭的吴弘业赶回了京城,城门外早已等候的锦衣卫将吴弘业领进文华殿。

文化殿,应该参加小朝会的十数名官员已经全部到齐,都在等着吴弘业的到来。

吴弘业进来时也被这个场面吓一跳,不过总归不是一般人,很快就收拾好心情,忍着屁股的疼痛,向在场的所有人介绍着此次出行的所有经历,讲述的非常详细,从离开喜峰口进入草原到返回京城,事无巨细。

包括朱由检的众人都是认真的听着,丝毫没有走神。说起来吴弘业还是林丹汗继承大汗以来第一次以大明官方身份出使察哈尔部的。

半个时辰后,吴弘业终于将所有的经过,以及自己的一些分析讲述完毕。

待众人消化一段时间后,朱由检开口道:“诸位爱卿都听完吴爱卿所经历的事情,诸位不知有何看法?”

众人都没有回答,而是将目光转向新任兵部尚书李邦华。毕竟这是兵部尚书的本职工作了。

“皇上,依吴大人在白城的观察,臣认为林丹汗本人已经做好西迁的准备,恐怕难以更改,朝廷必须要做好准备了,但此人似乎和察哈尔几个部落的台吉并未达成一致。

臣认为若是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林丹汗的西迁恐怕至少会在一个月后进行。”

“皇上,臣认为李大


状态提示:第176章消息传到--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