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明末匪事>第81章又乱了

招抚?

哼---,说的很轻巧,拿什么招抚呢?得有钱,有粮,有吃的喝的用的。

杨鹤有什么呢?只有一张嘴。

不过杨大人是个勤快人,不厌其烦,不怕要命,不怕弹劾,拿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亲自前往神一魁的大营找他谈招抚情况。

总督大人亲自上门了,神一魁吃惊了,意外了,惊得张大了嘴巴。

这辈子他见到最大的官就是自己当兵时候的千户,千户以上的官员,听说过,也骂过,但从来没见过。

现在整个西北最高的官员亲自来到自己的山寨。

神一魁感动的泪水哗哗的往下流,“总督大人,小人千不该万不该造反,惹得你老人家还要亲自来我家,啥也不说了,您说怎么办吧?”

“本总督要招抚陕西民军,你愿意跟着本总督吗?”杨鹤诚恳的说道。

招抚?

原来总督大人不是来找事的,而是给自己指明道路的,神一魁一听这话,当场表示愿意跟着杨总督,鞍前马后,不辞辛劳。

就这样西北最大的义军便被杨鹤招抚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神一魁的感召下,陕西的各部起义军几乎都接受招抚,成为朝廷的正规军。

起义军最好的结果是什么呢?

宋江说过两个字“招安”。

招安是一个国家合法政权对不合法的地方或地下民间组织的一种安置行为。通常情况下,政府给一个条件,然后闹事者听从政府的安排,让过去的非法组织有机会成为合法组织。

让非法的起义军变成朝廷的正规军,这似乎是神一魁等义军最好的归宿。

毕竟谁都不愿意一辈子过着居无定所,东躲西藏的日子,起义的目的还不是为了过几天安生的正经生活。

所以招安看似一条很光明的康庄大道。

但招抚之后就一定能够过上理想的生活吗?

答案是否定的。

听到杨鹤招抚了西北民军后,崇祯皇帝很高兴,觉得自己这次是用对人了,高兴之余,从自家府库里拿出十万两白银和两万石粮食交给杨鹤,让他安置神一魁等民军。

十万两白银,两万石粮食,够用吗?

那就要看给多少人用了,给一个人用,绰绰有余;给十个人用,也很阔绰;但要是给几十万农民军使用的话,日子就很紧张了,而且也用不了多长时间。

半年后,杨鹤手里的钱用完了,粮食吃完了,

咋办呢?

还能咋办,继续起义啊!

原本已经被招抚的陕西义军在神一魁的带领下,再一次扯起了起义的大旗。

这一次比此前更加猛烈,范围更大,势力更猛,都越过黄河进攻山西了。

听到消息后,三边总督杨鹤哭了,而且还很伤心,也很委屈,“我本来就是一个管监察的官员,无非说了几句大话,你们就让我来西北主管军事;我又不会骑马,更不会打仗,愣是冒着生命危险,才把这些神一般的义军给招抚了,朝廷还不给钱,我又能咋样呢?”

杨鹤觉得自己很亏,但大明皇帝崇祯觉得更亏,“我都把自己压箱底的钱拿出来了,你还不能剿灭西北叛乱,还给我哭穷,咋这么无能呢?”

能在朝廷混的,都不是省油的灯,见得世面比杨鹤多多了。

他们才不管你杨鹤委屈不委屈,愿望不冤枉,该弹劾的继续弹劾,该背后下刀子的一点都不心软,该落井下石的专捡大块的石头。

在朝臣们一致日弄下,三边总督杨鹤被弹劾成功,崇祯皇帝下令查办杨鹤,发配边疆。

看见没,吹牛虽然不上税,但是要挨板子的,甚至是要命的。

杨鹤从上任到走人,又历时两年。

三边总督被查办了,谁来接任这个职务呢?

大明王朝决定这一次一定要找一个懂军事,会打仗,还了解掌握陕西基本形势的人来接替这个职务。

前面已经说了,陕西巡抚是不愿意接任的,其他巡抚的态度也很坚决,立即向朝廷上书表明立场,自己没有能力担当总督的重任,请朝廷另请高明。

这时候一个人出现在了皇帝的眼中,好--,趁他还没想好,就他了。

于是下一个接任三边总督的人来的比较快,他就是当时的延绥巡抚。

延绥巡抚这个职位有点意思,因为他是从陕西巡抚分出来的。

明朝初年,陕西巡抚管理的范围非常大,大到什么程度呢,今天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各一部分地方都归陕西巡抚管理。

大明接近四分之一的土地都在陕西巡抚的管理范围内,这也太大了吧!有点什么事,你能管的过来吗?

陕西巡抚的回答是“真管不过来。”

于是便出在陕西的北边重新划分出一块地方,单独设立一个巡抚管理,这个巡抚就叫延绥巡抚,主要管理延安、绥德等地的军务。

虽然大明王朝把陕西已经拆分了,但西北的事情却不能划块处理,陕西有巡抚管理,延绥有巡抚管理,那甘肃、宁夏出事谁管呢?

于是又出现了三边总督这么一个能够节制好几个巡抚的官职。

明朝末年,西北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三边总督的任期一般不会超过两年,而且谁当谁没好下场,比烫手的山芋还烫手,整个朝廷中稍微有点可能的官员,谁跑得慢就砸在谁的头上了。

不过这一次延绥巡抚并不是特别阻抗这个职位,而且多少还有些渴望。

因为当时担任延绥巡


状态提示:第81章又乱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