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济安走出两仪殿之后,才想起把来意忘了。
于是又返回,将这事告诉了李世民。
李世民告诉他,只需要将贼人送到京兆府就行,这倒是让张济安心里头汗了一把。
本来他想着送到大理寺去,现在仔细一想,这事的确还轮不到大理寺来管。
被招为驸马之后,李丽蕴却依然来听课,而且学习的态度并没有什么改变。
唯一的改变是恢复了女装。
只是张济安却不得不更加用心的来给她教了,毕竟这是自家媳妇,而且还如此好学。
奇妙的是,不知道她和秦怀玉说了什么,两个人居然相处的十分和谐,没有任何别苗头的迹象。
这倒是让张济安感觉白担心了一把,他本来想着这两个女人在一起会不会吃醋,没想到这两个人居然提前开始了和睦相处的日常。
与此同时,秦怀玉居然也开始认真学习了,似乎有着和李丽蕴一较高下的架势,有这两个学习狂人带动,秦府小学的学习气氛也非常好,那些小家伙们也都异常的好学。
而且他们越来越喜欢提问题了,尽管小学的数学对张继安来说不是什么问题,但是总归备课需要更加认真细心了。
这也让他需要多花一点精力。
至于出征的事情,李世民同意了,而且李靖和李勣也都赞同张济安作为李勣的行军司马,随军北伐薛延陀。
毕竟这一次北伐的战争方略,基本上就是以张济安提出的方案开展的,所以让他作为李勣的行军司马,也有助于更好的围绕这样的战略,开展军事行动。
因为明天是中秋,而且大军出发肯定是要做一些准备的,至少粮草资助这些东西得花两三天的时间准备,所以只能把出兵的日期延迟到八月十七日。
一场大战,三天的准备时间,毫无疑问是特别仓促的,好在这时候的大唐,国力已经日渐强大,这三天的时间,整个大唐的朝廷高速的运转起来,所有的一切都围绕着这场战争开始。
不得不说,段纶是一个非常合格的民部尚书,尽管之前因为反应慢而被人家坑了一把,但是他对朝廷里边的各种物资却了如指掌,因此调度起来有得心应手。
现在只能先调拨一部分,等大军启程的同时,再继续调拨后续的部分。
当然这样做是很有风险的,因为一旦补给线没有保障,后面的问题可就麻烦了,不过大唐现在国力强盛,薛延陀部还没有能够影响大唐的补给线的能力。
八月十五,中秋。
早朝的时候,李世民在朝堂上宣布了这一次出征的事情。
因为昨天就开始筹备粮草辎重,有些嗅觉灵敏的家伙,似乎已经察觉到了问题所在,他们知道朝廷似乎又要有仗打了。
大唐的官员对打仗似乎很感兴趣,而且打仗似乎并不仅仅只是武将的事情,那些多数人对于打仗的兴趣丝毫不比武将差。
大唐的大街上往往就可以见到配着刀剑走路的人,就和现在金毛国人持枪一样,这很正常。
而且他们腰里边挂着刀剑,并不仅仅是为了装逼好看,更多的是实用。
大唐的读书人,似乎谁都可以拔出刀剑来抡两下,甚至一言不合就开战。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就是那个时代的写照。也正是这种气氛,才有了李白“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的说法。
当然这个时候李白还没有出生。
听到朝廷有可能打仗的时候,整个早朝的朝会上立刻兴奋了起来,人人摩拳擦掌准备开战的时候,跟随军队去干一场。
李世民对于这种气氛非常满意,发表了一些慷慨激昂的话语之后,便开始指定五路大军的统帅。
首先点了张亮,李大亮,张俭和薛万彻四位领兵大将,这是很正常的。
这个时候,一些主要的将领各有各的任务,本来,侯君集,程咬金,尉迟敬德也都是可以领一方军队出征的大将,但是因为他们还要承担起护卫京师的重任,所以这次就没有他们的份了,他们也知道现在的情况,不再争夺。
最后宣布的是中间一路大军也是五路统帅的将领,李勣作为中路大军的统兵大将,并且节制其他四路,这毫无疑问,可以说是众望所归。
紧接着又宣布,牛进达为中路军的行军长史,张济安为行军司马。
对于牛进达担任行军司马,大家觉得毫无疑问,毕竟老牛的战功摆在那里。
如果不是老牛在李世民心里的印象不太好,恐怕早已经是琅琊国公了,而不是仅仅一个琅琊郡公。
而且牛进达也算是跟着李世民比较早的老将了,这一路下来立下的战功还真的不少,甚至有一些还是独立领兵的。
当年在松州打败过吐蕃,后来用西进陇西,打败过吐谷浑,可以说老牛的威名还真的是打出来的,让他给李勣住副将,担任这个行军长史,那是实至名归。
可是让张济安担任这个行军司马似乎就有点儿戏了,行军司马不仅要主管军中的后勤军务,而且还是主将的左膀右臂。
甚至可以说,一旦主将有什么特殊情况不能发布军令的时候,行军司马还得代替主将临时指挥。
可是看看这一次出征的对象,看看这次出征的都是什么人?而派这样一个从来没有上过战场的毛头小子,这不是开玩笑吗?
就算皇帝陛下想要提携自己的女婿,那也不能在这个时候开玩笑啊。毕竟这是战争不是儿戏,万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