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水浒新秩序>第17章婚礼

闰四月十三,吉日,宜嫁娶。

梁山上,张灯结彩。

今天是史进和张锦儿(锦儿感念张绍养育之恩,又为自己择了一个好夫婿,特意改了姓)大喜的日子。

华夏传统婚礼共分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个阶段,亦称“六礼”,至唐末乱世,一切从简,只剩三步,纳采附问名,纳币附请期,最后亲迎。

史进和张锦儿二人都无直系亲人在世,王进和张绍就是二人最亲的长辈,纳采和纳币自然落到了他们身上。

史进本有族老,且王进至今无妻,本欲拒绝,只是史进坚持,未再推辞。

其实,纳采、纳币基本只是走个过场,主要还是亲迎。

古礼纳采(提亲)需携活雁为礼,纳征(聘礼)须用全鹿,后简代以鹿皮,只有少数以布为礼,但宋人务实,婚姻论资财而不问阀阅,聘礼多用财货,以至厚嫁成风。

当今天子崇尚古礼,不仅改易官制,设仆射、太师、太尉、太宰等古制官职,还极力恢复婚姻六礼,并在皇族婚嫁中强力推行,但民间近两百年崇尚简便的习惯难改,也只得由之了。

就在七日前的初六,天子又玩出新花样,下诏改公主为帝姬,郡主为宗姬,县主为族姬。

东京议论纷纷,有人谣传“天子此诏寓意天下无主”,还有人解读“‘姬’者‘饥’也,国朝将用度不足”云云,总之,东京波橘云诡,似乎在酝酿一场动乱,又似乎如天子在位这么多年众多风波中的又一波,徐泽是没看懂,也庆幸自己没有留在那处是非之地。

这些虽不算隐秘却异常敏感的消息,当然都是朱贵打探到后,通过密语传给已经回山的徐泽,大喜的日子,徐泽不想扫兴,并未拿来与熟悉东京局势的王进和张绍二人探讨。

移风易俗说难确实难,说简单也简单。

所谓风俗本身就是依附于其他社会现象而存在的,大的形势变了,风俗自然会变,不然的话,就连天子下诏并身体力行,也难改当今婚俗。

同舟社自组建至今,已有好几对新人成亲,在山上物资相对比较少,贫富差距不太大的情况下,婚礼都比较简单。

梁山位置相对封闭,不宜与外界过多接触,徐泽特意置办了一套花轿、锣鼓、红绸等婚丧嫁娶仪式之物以做公用,省的众人相互攀比。

史进的婚礼,徐泽本不想大办,但老张当初嫁秀娘倾尽家产,再嫁锦儿,接受不了过于寒酸,只是来到梁山后,身上没剩几个钱,不得不腆着脸找徐泽“预支工分”。

徐泽拿这老头没法,送了一对北珠和两匹上等锦缎,又点拨史进偷偷去寻老张送钱送物,才算应付了这事。

亲迎是婚礼的高潮部分,也是后世意义的“婚礼”,进一步细分的话,还可以分为铺房、亲迎、拜舅姑和拜门礼等步骤。

铺房,即在亲迎前三日,男家先给女家送去催妆花髻、销金盖头、五男二女花扇、靴芴等物,至亲迎前一天,女家派人往男家布置新房,挂幔帐、铺毡褥、陈设嫁妆器具、珠宝首饰动用之物等,心细的人家还会派亲信妇人与从嫁女使,看守房中,不令外人入房,以待新妇。

老张家如今自然没有亲信妇人与从嫁女使,只能临时找人,同舟社生活区也不大,自然也用不着提前一天布置新房,当日提前铺好即可。

随武松上山的潘氏争取到了这事,潘氏长相出众,又在大户人家使唤多年,心细手快,还落落大方,其他人自是难以竞争,也没有人不服,只因潘氏自上山后就进了被服坊,凭着一手精湛的女红,迅速赢得了众人的认可和尊重。

酉时三刻,春风满面的史进骑马在前,身后是六个鼓吹保丁,再后是抬着花轿和箱笼的精壮保丁,从张绍家出,一路吹吹打打,绕生活区一圈后,送进史进家,而后,簇拥着一对新人到了堂前。

陈淳主持婚礼,引导两位新人朝今日喜神所在的东方站定。

“且请拜香案!”

“拜诸亲!”

王进作为长辈上坐,徐泽作为兄长陪立一旁,坦然受了两位新人这一礼。

没有敬酒和夫妻对拜,拜诸亲后,即已礼成。

史进在前,手牵顶着红盖头的锦儿,陈淳捧着五谷,念着喜诗,紧跟二人身后进入房中。

两位新人坐床,陈淳拿起五谷,念撒帐词。

撒帐东,帘幕深围烛影红。

佳气郁葱长不散,画堂日日是春风。

撒帐西,锦带流苏四角垂。

揭开便见嫦娥面,输却仙郎捉带枝。

撒帐南,好合情怀乐且耽。

凉月好风庭户爽,双双绣带佩宜男。

撒帐北,津津一点眉间色。

芙蓉帐暖度春宵,月娥苦邀蟾宫客。

撒帐词念完,陈淳和一直守在房中的潘氏退了出去,将房间留给两位新人。

房间内突然静下来,史进挨着锦儿坐着,呼吸急促,一张银盘大脸涨得通红,双手无意识的在腿上摩挲着。

“咯咯——”

“娘子,你笑啥?”

“良人,你还要等到几时才揭我盖头?”

……

武松上了山才知道同舟社商队已经解散,听说社首马上要带保丁队大部去登州,便争取进了保丁队,保丁队新丁训练安排得很满,潘氏刚进被服坊事也多,二人见面的机会骤然减少,即便见着,也说不上两句话。

武松初时还高兴终于落得耳根清净,没几日就觉得不


状态提示:第17章婚礼--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