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水浒新秩序>第一百一十七章 新附

新安州之战后,

徐泽派辽东第三将乙一营回鸭绿江,换防已经清理完缴获船只的甲三营。

根据社首的指示,时荼丹部还送来林冲、萧近海两部兵马。

除掉入高丽后,连番大战战损的三百多人,

同舟社攻打开京的本部力量,仍有七千多人。

具体编制如下:

辽东第一将三个甲种营和三个乙种营,加强第三将甲一营五百人,合计二千九百人。

辽东第二将乙三营林冲部,加保州抽调兵力,合计一千八百人。

辽东第三将三个甲种营和两个乙种营,合计二千一百人。

斥候营加医护营、亲卫队、演出队等,合计近千人。

另有投降的高丽新联合舰队水师残部一千三百人。

再加上昨晚收编的高丽新附军八千多人。

总兵力已经超过一万七千人,比开京城内的兵马还要多(城中只剩下一万五千人了)。

战争形势的急剧变化,

不仅让反应迟钝的高丽朝廷措手不及,

也让同舟社的战略受到冲击,徐泽必须对战前制定的计划作出调整了。

出兵前,制定的反攻高丽作战计划,主要分为五步。

第一步,制造假象,将高丽水师调出防备严密的驻守海港。

而后逐个击破,使其处于有海无防的境地。

第二步,夺取并占领重要的港口城市,大张旗鼓地开展反高丽王朝宣传。

迫使高丽集结征集各地的军队,以收复失地。

因为军队的仓促调动,又为同舟社创造新的攻击“弱点”。

第三步,攻下江华岛,兵临开京。

迫使高丽君臣在“灭国”的威胁下,

放弃稳扎稳打,重点防御的战略,

急召全**队勤王,彻底打乱高丽全国的兵马部署。

第四步,趁高丽人重兵集结开京,各地兵力空虚之际。

同舟社主动撤离江华岛,攻占其余港口城市。

然后,在运动中消灭其紧急回援,已经疲惫至极的勤王兵马。

第五步,征战各地的同时,配合强有力的政治宣传。

将同舟社“仁义无双”,高丽王朝“**无能”的种子,撒遍所有占领区。

即便高丽大军跟着同舟社的屁股后面“收复失地”,

也会因为其后的维稳而焦头烂额。

最终,迫使高丽君臣认清“同舟社不可战胜”的形势,主动乞和。

这五步战略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区分,相互转化,又环环相扣。

总体原则是打掉水上力量,运动疲敌歼敌,政宣争取民心。

让高丽的有生力量在反复的被动运动中,彻底拖疲、拖废,

然后被同舟社轻易消灭。

在五步战略之外,徐泽还布置有暗棋。

明暗配合,绝对能把高丽折腾个天翻地覆。

至于灭亡高丽?

徐泽还没有自大到这种地步。

做不做得到是一码事,

更关键的是,这样做不符合同舟社的利益。

高丽这片土地这个很特别,

虽然自汉朝以后,就一直使用汉字作为唯一的书写文字。

但他们也有自己的独特语言,

地理上又与中原王朝隔绝,天然上就独立于“中华”之外。

而且其国虽小,韧性却十足,

历史上,多次灭亡,又多次建立起独立的政权。

此时的高丽,远不是五百年以后,被倭人差点灭国的李氏朝鲜可比。

能与上升期倾国而来的辽人连战三场,

一败再败,开京城都被辽人攻破了,

就是不服输,接着再打,一直打到辽人主动让步为止。

又与扩张期的女直人血战十几年,差点将生女直联盟打崩溃。

对付这种有着自己独特文化,又韧性十足“不死小强”般的政权,

一味依靠武力破城灭国,

就算真能做到,也会留下极大的隐患,

日后肯定要花百倍千倍的精力来解决这些隐患。

甚至还有可能因为高昂的维稳成本,拖垮一个欣欣向荣的帝国。

历史位面,

“靖康之乱”后,

弱宋被灭,又立即在江南建立小朝廷。

偏安一隅之地的割据政权,尚能够成为中华正朔。

而占领中原,享国一百二十年的金国,

其后千年,甚至连“北朝”的历史定位都得不到。

在没有能力彻底占领并消化一个立国两百多年的稳定政权之前,

贸然击破其国都,俘虏或杀死其国君,

对同舟社不仅没有任好处,

还会在战争中“创造”一大批高丽人的“民族英雄”,

促使其民族意识过早觉醒,人为制造严重的民族对立情绪。

会让同舟社实力增强后,再来消化这片土地变得极为艰难。

徐泽当然不可能脑子一热,为了后世所谓的“民族情节”,作出如此不智之事。

相对而言,

打败其赖以立国的军队,扰乱其民间思想,扶持其上层投降派,

让“**无能”的高丽朝廷,变成同舟社的代理人。

将是是付出最少,获利最多,效果最好的消化模式。

若干年后,等同舟社一统天下,

即便不能一纸诏书,就令这个已经堕落的国家献土称臣。

至少,也会减轻极多阻力。

只是,战乱之中的一切形势变化,都不可以“常理”度之。

现在,徐泽带着七千余人的水陆联军。

不仅彻底摧毁了高丽


状态提示:第一百一十七章 新附--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