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易作为百工的代表,在大宋三年一次的抡才大典中耀世登顶,成为人人艳羡的状元郎。

这个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遍了大江南北,甚至连金、辽、西夏等国也知道了。

这可是科举制度创立以来的头一遭。

苏易不背诵经典、与军匠为伍、拜文盲为师,最后成了状元!

苏易创造了历史,让广大举子垂头丧气,让百工匠人和普通民众扬眉吐气。

按照惯例,新科状元要在汴梁城进行“御街夸官”,民间俗称“状元夸街”。

状元夸街分为两段,其中最正式的一段是在大宋皇城御街上。

另一段就是除皇城御街之外,在全城的街道上随意走动。

整个夸街过程,均由礼部官员捧着圣旨鸣锣开道,状元公身穿红袍、帽插宫花,骑着高头骏马,接受大家朝贺。

在皇城御街上,官员们也都站到两边,因奉有皇上圣旨,不论什么级别的官员,见到状元公打马经过,都必须跪迎、叩头。

状元苏易家就在汴梁城,礼部官员拿着圣旨到了苏家。

苏家此时已经是高朋满座,几乎所有的亲朋好友都过来了。

苏孟复所在的军器监,凡有一丁点职务的也都巴巴地赶过来。

毕竟,军器监这个一向被人忽视的地方,居然产生了一个状元,并且还是经常到军器监各个作坊,与军匠们打成一片的苏易。

大家都聚到苏家,分享着高中状元的喜悦。

在苏家大堂,坐在正中间的不是旁人,正是苏易的恩师——宗舒。

宗舒左边坐着苏孟复,右边坐着今天的主角——苏易。

苏易一点都不像主角,穿着昨天早都送过来的红袍,殷勤地为宗舒端茶。

在状元夸街之前,苏孟复要求举行一个正式的拜师礼。

在大宋科学院时,宗舒随意指了一下苏易,对陛下说就让他的这名学生去考状元。

当时,陛下当即同意苏易直接参加考试。

苏易从那天起就是宗舒的学生。而到现在,苏家就没有举过任何拜师礼。

就连太子殿下拜宗舒为师的时候,也是在东宫在刘皇后的见证之下端茶作揖,程序一个不少。

趁着这次亲朋好友聚齐的时机,苏孟复决定举行一个正式的拜师礼。

这其实也是一个扩大苏家影响、实现家族振兴的一个契机。

宗舒,真可谓近年来突然崛起的青年才俊,正是他的一系列发明,成为汴梁首富。

他对于形势的判断力、对战场的洞察力已经被事实证明,凡是和他在一起的人,都得到了至高荣誉。

救回了种师道,抓住了辽人大将,大大挽回了大宋的颜面。

所有参加行动的人员,包括那个纨绔子弟李少言,也得到了徽宗亲自题写的“大宋勇士”称号。

宗舒上得了朝堂,入得了战场,这又指导弟子夺得了状元,个个堪称神迹。

能够拜宗舒为师,是苏易上辈子修来的福份。

只有举办正式的拜师礼,才能把苏家与宗舒紧紧绑在一起,从此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拜师礼开始,苏易先是整理了一下衣冠,而后双膝跪地,对宗舒三叩首,献上了投师帖子。

之后,苏易捧上了“束脩”:干瘦肉条。

束脩在春秋以前就存在了,孔子曰“自行束脩以上者,吾未尝无诲焉”。

意思为弟子拿着肉作为见面礼来拜见师父,自己也一定会传授知识的。

这么多年过去了,拜师礼一点都没变,送的还是猪肉干!

宗舒拿着肉干,一脸苦笑。

苏家真是太抠了,就不能送银子吗?这也太不诚心了!

拜师礼完毕,礼部的官员就来了,状元夸街正式开始。

一路走过去,街两边都站满了人,见状元过来,都纷纷伏地。

京城的官员及大户人家,都找好了媒人,准备把女儿嫁给苏易。

因为夸街的时间比较早,宗舒跟着走到了皇宫前,就直接去东宫给太子、公主讲书。

至于接下来的夸街,宗舒就不参加了。

这是苏易应该单独享受的荣誉,他去了,说不定喧宾夺主。

宗舒拿出腰牌,刚进宫,就发现前面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是两支队伍发生了冲突,一队是太监,一队是寻常小厮,两队人都推着小车。

这是专门收夜香的车。

再一看,两支队伍,领头的都是老熟人。

一队是梁师成,一队是蔡修。

梁师成现在成功地制作出了火柴,处于兴奋阶段,正要实现陛下要求的“量产”,所以亲自出来收夜香。

另一队领头的是,蔡修。

蔡修这厮总算是有一些文人的风骨,愿赌服输,来宫里履行收夜香的职责了。

只是这厮对环卫工这个职业有误解,居然用手帕把脸给蒙住了。

对于宗舒来讲,蔡修蒙脸也没用,仅从装束和身形也能看出来。

“你们是何人,竟敢来此,抢夜香?”一个小黄门尖着嗓子叫道。

一个小厮看了一下蔡修道:“我们来此,是奉了旨意的。”

什么奉旨意?明显是输了赌局,蔡家的三十万两银子没了,蔡修只能到这里收夜香了。

“哪里来的泼皮,想抢我们的火柴生意吗?”

小黄门想到了一个关键问题。大宋科学院从夜香里提出了好东西,制作出了火柴。

大宋科学院把这个赚钱的生意交给了梁师成。

可能有人也想做火


状态提示:214进士进屎--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