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宗舒的话,好像是种师道这次要倒大霉似的。
在宗舒心目中,宋人能够与草原骑兵一战的并不多,宗泽、李纲算是,但还比不上种师道。
种师道所领的“种家军”被后世称为北宋第一军,在抗击西夏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军队是打出来的,与其他地方的宋军相比,种家军始终保持了最强的战斗水准。
种家军对西夏,基本是胜多败少。
由于朝廷不能从粮草、武器、马匹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种家军没能有大的作为。
如果不是大宋对武将和边军各种猜忌,种家军恐怕早就把西夏给灭了。
正在是这一次北伐辽国的过程中,童贯使出小心眼,让种家军从西边战场调来的精锐部队损失殆尽。
除了童贯的阴谋,还有就是种师道也大意了,对辽军的战力估计不足。
宗舒也不认识种师道,怎么提醒他?
人微言轻,让其他人出面也不行。
其他人都不相信宗舒所讲,与金人夹击日落西山的辽军,怎么可能失败?
如果具有最强战力的种家军也折进去了,大宋的军队,就真的没种了。
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但事实上,对于宗舒来说,名将固然重要,但素质的战士更重要。
对于宗舒这个穿越者来讲,有了超前的战略思维,哪怕是平庸之人,到他这里也能焕发出光彩。
而真正的战士,却是极难培养的。
没有勇猛的战士,将军的意图就会落空。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这个时代的人都会把战斗素质最高的人放到前排。
把没经历过战阵的人放到前排当炮灰,消耗敌人,那就大错特错。
这些士兵一触即溃,他们会拼命地逃命,一定会把后面最强战力的战士给冲垮。
对于宗舒来讲,要抵御金人以及后来的蒙元,最现成的就是种家军。
种家军,正在走向童贯给他们设置的一个大泥潭,大宋的火种,即将进入坟冢。
“宗少爷,你如此看轻种家军,是何道理?”很少说话的侍讲吴非突然开口,颇有些不满。
宗舒叹了一口气,从兜里掏出了炭笔,在书案上找到一张竹纸,又勾又描地画了起来。
不一会儿,一副地形图跃然纸上。
大家凑过来看,又是这种绘画的技法。
宗氏画派!
与他们在宗舒书房见到的画作不同,这个地图画得更简洁,没有光影的变化,但炭笔的勾勒,让山川河流都看得出来。
太子是去过枢密院的,见过舆图,但宗舒画的比他见过的更加形象。
宗舒说道:“太子殿下,现在,我给你演示一下,下一步我军的行军路线,辽军的作战意图。”
炭笔又是一笔一笔地画出,粗的代表大宋军队,细的代表辽军。
推演一番之后,宗舒点到了白沟河,这就是后世的白洋淀,正在这里,宋军大败。
“白沟河大败后,我估计辽国会派出军队与我谈判,劝我军与辽联手,共同对付金人。但童太尉不会采纳。战事再起,我军会再败。”
宗舒讲得激动起来,仿佛是亲临战场一般,最后又指向了雄州:
“正是这个地方,是宋军的退守之地。以童太尉的心思,一定是让种家军断后,童太尉在雄州,为了确保康王的安全,为了防止辽人尾随进城,童太尉大概率不会打开城门,于是种家军只能在城外血战!”
宗舒讲到此,颓然坐下。
屋里所有人都看呆了。因为,宗舒讲得实在是太详尽了!
宋军将从什么地方出发,为什么选这个路线,宗舒都讲得很清楚。
这么一说,宋军还真是有点悬。
宗舒说到最后,点出了童贯的心思,大家想起种师道与童贯的矛盾,这种可能性非常大!
太子还是有一点不太明白:“辽人为何此前兵败如山倒,而遇到种家军却如此强悍?”
“太子,这叫困兽犹斗。人往往在最后关头,爆出发惊人的能量。求生欲,是人最原始的本能。”
“国难兴邦。此前的辽国,内部纷争不断。但到了灭种亡国的关键时刻,他们抛弃了成见、达成了团结,过去那个让人恐怖的辽人,就这么回来了。”
“而辽军的这一变化,我们根本不知道,包括种师道老将军,他也始料未及。”
“知道金人为何让大宋参战?就是因为最后的骨头,是最难啃的。”
“只可惜,战绩辉煌的种家军,最后却成了金人的炮灰!太特么不值了。”
宗舒说完,太子默然。
赵桓找不出任何可以反驳宗舒的理由。宗舒刚才又是画图,又是标注,各方面说得很详尽,就好像这场战役就是他指挥的一样。
宗舒所说的,其实就是历史上发生的事实。对于白沟河之战,宗舒不知道研究过多少次。
已经发生的事实,宗舒只是原汁原味地说出来,肯定是没有任何漏洞了。
因此,不管大家如何提问,宗舒立马就回答出来原因。
再一联想,宗舒曾经准确地预测辽国中京、西京被金人攻取。当时,根本没有人相信。
这次,宗舒所说,还会准吗?
大家宁愿宗舒的判断,是错的。如果宗舒这次又说准了,那么,大宋的气数也就差不多了。
侍讲吴非忽然一把拿过了宗舒画的地图,死死地盯住。
吴非向来是稳重的,今天怎么这么粗鲁?太子还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