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肆,你懂什么,当年你大伯不与我逃亡,让我此生背负不孝之名。
当年我出楚国就发誓,若不灭楚国,此仇就不算了结,男子汉大丈夫当言而有信。
况且当年申包胥有言,我若要灭楚国,他必保楚国。
当年若不是他哭丧于秦国,最后让秦国出兵,楚国早就灭了。
我若不灭楚,不是让这一众小人小瞧了我伍子胥。”、
伍封一时气结,但却不敢言语。
他也深知他的父亲脾气急燥,而且心中之怨难与消除。
至于楚国申包胥的大名,他也有所耳闻。
此人也是楚国大夫,当年他的父亲逃出楚国之时,就是申包胥帮忙,但申子节烈,至死也不叛楚国。
当时他的父亲攻入楚国国都,眼见楚国灭国可期,大仇得报。
不想当时的楚国太子与李悝与越国结盟,越国出兵攻吴。
而申子去往秦国,在秦国大殿大哭七日,结果才求得秦国出兵,让吴国首尾不故,楚国才得以求存。
可在他看来,申子为国哭丧,忠君之心可佳,吴国出兵楚国,本也十分不适宜。
若无楚国支撑,北方诸侯自然以吴国为敌,吴国也难撑数日。
吴与楚之间似乎该是互利共存的关系,不该结下如此梁子。
再都列国之争,以利相交,利合则为友,利背则为敌,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可在伍子胥的眼中,若楚国不灭,始终难解其心中之结。
一是于大伯的忠存,让伍子胥一直难与释怀,觉得自己是一个不孝而且怕死之人。
二是申子力保楚国之心,让伍子胥也永不服输。
“你去吧,盯紧化武,若有异动,直接杀之,不用请示。”
伍封一惊,化武是他姐夫,不知为何父亲忽然之间下此命令。
虽说伍子胥一直不同意化武与其姐的婚事,但木已成舟。
而且此时已过十几年,化蝶也已成人,若说还要歧视化武,于理不合。
可他不知道,当年伍子胥十分宠爱化蝶的娘,不仅是伍子胥手中的明珠,更是当年伍子胥最大的把持。
当年让其姐跟化武离开,实也是不得而已之举。
而且其姐让化武带走,只是几年后,却不疾而终,一别变成永别。
这一切的思念与宠爱慢慢变成无尽的恨,让伍子胥对化武难有好感。
而且这还涉及当年专诸刺王僚一事,以及其它秘密,所以伍子胥更不愿见化武安然。
当年若不是他与自己的女儿为条件,逼化武就范,那么当年之事,能不能成,还没有定数。
而若不成,那公子光也不会是当今吴王,而他也不会成为吴国权贵,百官之首。
所以伍子心中所有的怨气,也只能发在化武的身上。
若是化武把此事泄出,那么伍子胥大半生的名声也将毁于一旦,成为一个不忠不义,靠牺牲自己女儿来得到权贵的小人。
“父亲,姐夫这几年一直默默住在偏房,从来也不过问伍府之事,连一个下人都不及。
无论如何,他也是蝶儿的父亲,你为何要如此绝情。
若是蝶儿知道,蝶儿怕也会恨你一辈子,更别提早死的姐姐了。”
伍封说完,也是流着泪。
他在小时常与姐姐在一起,对姐姐的印象也只停留在对他的关心与照顾之上。
“还不快滚,难道你也要忤逆我吗?我做事还要你来教我?滚!”
伍子胥一时气急,也没有什么礼仪,破口就骂起伍封。
伍封也知难以说服父亲,只得对着伍子动怒的背影一揖,慢慢向后退去。
整个后花院,此时只剩下一片孤寂。
伍子气息慢慢平稳,却又多添了几许内咎。
其实伍封所说,他并不是不解其中道理。
而且化武对于自己也算是仁至义尽,为了达成当年他的目的,成为一个不义之人。
而且自己的女儿也衷情于他,自己却利用这一点,为了自己能推公子光上位,自己能达成胸怀之志,反而也成了不义的小人。
包括当年他的大哥伍尚,在明知必死情况之下,依然陪父亲上了法场。
如此忠孝仁厚,是他伍员(伍子胥)所不能。
所以伍尚的大义之举,一直是伍子胥心头之痛。
若不能出人头地,那么他将成为一个不忠不孝不义之人。
所以伍子胥一直忍辱负重,就算利用自己的女儿,也在所不惜。
天色已黑,冬日的夜,似乎连月儿都不愿意升起。
那苍穹之上,只有几颗隐现的星辰,像是黑布之上,点上的一滴白蜡。
“相国何故如此叹息!难道是因为想杀人吗?”
一个声音从伍子胥前方响起,让伍子胥一惊。
伍子胥一看,着方站着一个黑影,隐在墙角的阴影之中。
若是没有声音传出,没有人会认为那是一个人。
可他偏偏就是一个人,而且冷若寒风,一句话竟然让人不寒而栗。
“你是谁,来我府在有何贵干,难道你以为伍府无人,来去自如,还是以为伍某人会害怕吗?”
伍子胥并不惧怕,反而朝前走了几步,离黑影更近一些。
“我在问你,你为何不答?”
“我为何要答,藏头露尾之人,难道值得我伍某回复于你。”
伍子胥气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