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三国之逆贼兴汉>第47章弃卒保车

第47章 弃卒保车

话说袁术十五万大军分三拨进军。

最早抵达河南的前军一进入河南最南部的梁县,就开始大肆劫掠。

袁术军队数量庞大,军纪败坏也是出了名的,因此他们所过之处,可谓是寸草不生。

幸好周易早已下令坚壁清野,尽管时间紧迫,但还是趁袁术主力抵达之前抢救了一部分物资,能装的都转入雒阳棱堡,其余的就只能自求多福了。

几天工夫,纪灵桥蕤的四万前军就抵达了河南县。

河南县也算大县城,而且距离雒阳棱堡不远,于是袁军就在县城屯驻,等待后续部队的汇合,再继续向北进发,进行真正的攻城战。

当听说袁军光前军就有四万人的时候,不瞒各位,周易是真的有点害怕的。

一是因为敌人真的多,比自己全部家当加起来还要多。

二是即便知道了对方的人数也没有用,想像李世民雒阳虎牢大战那样使用各种战术,虚张声势以少敌多,是绝对不可能的。

因为河南有多少人口,姜慧早已告诉袁术。

你再虚张声势、动用疑兵之计也没有用,你那么点人,真打起来专门找个人在后面一边看一边统计,搞不好你的战损,他比你还清楚呢!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但双方都知己知彼的情况怎么办呢?

只能拼硬实力了。

论硬实力,周易硬吗?

硬,很硬,非常硬,非常超级硬,非常超级无敌硬到爆炸的硬。

雒阳棱堡上搭建起了五十座炮台,五十门霹雳炮被安置在了炮台上,旁边堆好火药箱、硫磺、石块及碎木头屑、牛粪、鸡屎以及擦屁股纸,等等等等。

没办法,那年头磨圆炮弹实在太费功夫,加上霹雳炮的工艺粗糙,估计也不配合,因此只能拿这些杂物来代替了,而且说不准其杀伤效果丝毫不亚于铁炮弹。

武器方面主要就是霹雳炮,防御工事不需要过多准备,反正棱堡竖在这儿。

主要需要考虑的,是棱堡旁边的城町。

当初由于时间仓促,只能修建一座可以容纳五万人的堡垒,雒阳的百姓只能就近组建城町,缺少城墙的保护。

近两年下来,城町发展,规模随之扩大,人口增加,城町里已经有了七万多百姓。

因此,算上一万守军,就算想保护城町里的百姓,顶多只能保护不到六成,剩下的三万,就只能“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了。

救哪个不救哪个?

这个大问题,彻底难倒了周易。

麾下包括徐晃、桥瑁、鲍信、左慈在内的所有将领,都希望将所有百姓接进棱堡。

他们是本着善良的本性提出的建议,但也许并不正确。

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就需要不怎么善良的人进行主导。

买马归来的董昭果断给出了正确答案:

“不救。”

他解释:“平时百姓生产劳作、为大军提供税赋收入,是利;战时徒然消耗物资,挤占生存空间,是弊。棱堡空间储备都十分有限,如果收留百姓,只会徒增困扰。因此不救是最恰当的做法。”

听罢董昭的意见,周易不由得想到:

历史上的刘备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还带着十余万百姓,以每日十余里的速度向江陵的方向撤退。

而曹操集中了五千精锐的骑兵,全部轻装上阵,从襄阳向着江陵的方向一路南下,急行军一个昼夜追击了三百余里,直追到当阳。

要不是刘备运气好加上几员部将奋勇死战,当时就被老百姓给拖累死了。

他现在不是逃命,而是玩儿命,逃命都不能带老百姓,遑论玩命了。

因此尽管董昭的建议显得十分冷血,但却是绝对正确的。

然而长年修道、怀有慈悲心肠的左慈听了显然不能完全赞同,表示反对。

但董昭却反驳他说:“城町里的百姓,如果能活下来,是他们的造化;如果死了,也是他们的命数。道家不是提倡‘顺其自然’吗?”

左慈一时无话可说。

剥去光鲜亮丽的外壳,任何教派都是冰冷残酷的。

“我们都是铁围中人。”周易忽然出神地抬头望着天。

生在现代的周易从未见过蓝天,而穿越回古代,他也从来没有像今日这样如此凝神地仰视过这片郎朗晴空。

晴空之上还有什么?真空、太阳系、银河,银河之上又是什么?万里铁围?万里也是胆子太小,才会说出这么没出息的字眼。论光年算还差不多。

“上将军?”左慈注意到周易仿佛陷入了一种空我状态,忍不住唤了一声。

“原来,这就是这个世界的真相吗?”周易的青筋暴突,满脸怵惕惊怖之色,短暂的惊恐过后,又是无限的落寞与无奈。

他垂下头,发现自己站在棱堡的南墙上,叹了口气,抚摸着霹雳炮的炮管,宛若自言自语地说着:“不管怎么说,我也称得上是天选之人了,不是么?”

董昭或许意会错了,应和道:“主公顺承天运,必成大业。此战虽险,亦能获胜!”

“对啊,此战虽险,亦能获胜。”周易拍拍厚重敦实的霹雳炮,说:“只有先获胜,然后才能保护百姓——

“不过公仁呐,我要反驳你一句,你说的‘百姓如果能活下来是造化,如果死了是命数’不对。我觉得,他们无论是死是活,都是造化。你可知:雷霆雨露俱是天恩?”

董昭闻言惊赏:“听主公一言,昭醍醐


状态提示:第47章弃卒保车--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