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三国之白马关郎>第138章将相之谈

信中的大意,就是刘备并没有因为收复失地而过于高兴,他更对当前局势表达了自己的担忧,让诸葛亮在后方做好应对之策。

同时,刘备还向诸葛亮提到了自己的几个后手,让诸葛亮勿要疑虑,真到了那一天,一定要按照他的计划行事……

至于为什么要让关索亲手将书信交给诸葛亮呢,那是因为刘备在信中提及了关索此次征战立下的功劳。刘备还特意强调关索见识远大,诸葛亮要是有难处,不妨和他谈谈,或许能另有收获。

关索并没有提前读过信中的内容,但他察觉到诸葛亮在浏览书信的时候,脸色几次变化,难免有些好奇,不过因为礼节,终究不敢开口去问。

在读完厚厚的一叠书信后,诸葛亮快速平复了一下心情,随即对关索笑道:“此番荆州之役,二郎君屡立功勋,不辱云长之名!当真是后生可畏啊!”

“丞相过誉!此乃三军将士之功,索日后还需丞相多加教诲!”关索不敢在诸葛亮面前有所自满,他知道诸葛亮十分擅长治军和阵法,对此也十分向往,想着能不能从中学习一点。

关索的谦逊让诸葛亮很是满意,因此他很想乐意再和关索聊上一番。

“不过二郎君以为,孙权接下来会如何用兵?”诸葛亮沉默片刻后,方才问道。

关索快速地思忖了一番后,回答道:“以索之见,此番孙权损折士卒两万余人,粮草辎重无数,更兼韩当、朱然等大将,湘水之西也尽归大汉,吴军胆气已丧。若圣上按兵不动,镇守江陵,则孙权亦不敢造次!”

“但我军此番重夺荆州,乃是圣上与先父多年恩威,民心未附孙权所致。”关索继续说道,“然武昌、江夏等地,孙权经营多年,更兼大汉水军船只难以与东吴抗衡,因此我军眼下不适宜继续东征!”

说到这里,关索脸色又是一变:“更何况,曹丕忌惮陛下已久,难保不会与孙权联手进兵!”

看到关索有此深远的目光,诸葛亮不由得目光如炬,沉声道:“倘若吴魏一同来攻,大汉如之奈何?”

“东和孙权,北抗曹丕!”

这八个字,关索几乎是毫不犹豫地脱口而出。

诸葛亮轻摇羽扇,徐徐问道:“那令尊之仇,二郎君能暂且放下吗?”

“丞相勿忧!关索凡事必以国家为重!绝不以私废公!”关索郑重地拱手道,“先父之仇,关索自然要报,但时机未到,岂能强求!”

“如此甚好!”诸葛亮微笑地点了点头,能有这样觉悟的人,日后方能托付大事。

然而,诸葛亮还是微微皱眉道:“只是真要与孙权罢战言和,尚需一能言善辩之士,前往武昌!”

“当年与东吴联盟,多赖机伯(伊籍)、季常(马良)之力。今机伯已故,季常又身负统兵重任,尚需另选良士。”回忆伊籍与马良,诸葛亮便更是苦恼,一时之间恐怕难以找到与二人才能相当的使臣。

关索忍不住开口问道:“敢问丞相可有合适人选?”

“我闻议郎丁厷、阴化,此二人皆有文辩之才且学识渊博,我有意从中甄选一人。”诸葛亮徐徐说道。这么短的时间内,他能想出两个人选,已是相当难得了。

关索倒是听过这二人的名字。历史上,蜀汉在夷陵之败后,诸葛亮曾先后派此丁厷与阴化前往东吴,试图重新恢复联盟。不过孙权却认为此二人言辞浮夸,且诚意不足,难以让吴蜀再复邦交。

此番吴军败绩,损兵折将不说,占据仅仅两年的南郡等地再次失守。孙权吃了如此大亏,如何能轻易善罢甘休,没准恼羞成怒,把诸葛亮派出去的使者扔进油锅里,也不是没有可能。

胆大无畏,能看清当今形势,且能巧言善辩,这个使者确实不好找啊……

不过,关索还真想起有那么个人来,提议道:“索闻尚书邓芝邓伯苗素有才干,圣上多年来对其屡屡提拔,丞相何不与他谈谈?”

现在的邓芝虽然名气还不响亮,但历史上真正成功修复吴蜀邦交的正是此人。在南中叛乱之际,邓芝顶住内患的压力,向孙权说与利害,这才使得孙权弃魏连蜀。不仅诸葛亮对邓芝极其器重,孙权也十分欣赏他的才能,认为只有他能“和合两国”。

后世有人戏言,历史上的蜀汉对于东吴,是“打架没赢过,谈判没输过”。也许这一次,邓芝可以完成这个更加艰巨,且极有风险的和谈任务。

“但愿我没有把他坑了……”关索内心暗自苦笑。

听到邓芝的名字,诸葛亮也是微微一笑,他故意和关索说起使臣一事,就是想看看关索能不能说出适宜的人选。

“二郎君之言,我记下了!”诸葛亮点了点头,邓芝的名字,他也时常听刘备提起,看来确实有必要和此人交谈一番,或许会是个不错的人选。

“敢问丞相,我何时启程返回江陵?”既然魏国有进犯的可能,关索便有了再回军征战的念头。

“此事不急!”诸葛亮淡淡地说道,“虽然魏贼进犯荆州的可能性极高,但也不排除他们会出兵攻打汉中!二郎君先在成都操练士卒,待有魏贼动静时,再动身不迟!

“听闻二郎君麾下的四百弓骑损折甚多,我有意再拨数百弓卒,由二郎君统管!”诸葛亮知道关操练弓骑兵的事迹,对他练兵的本事十分认可。只是眼下成都优质的战马稀少,诸葛亮也只能给关索分配步卒。

“多谢丞相器重!


状态提示:第138章将相之谈--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