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都市现代>捡漏金瞳>第232章真假佛像
的样式大致心中有数,遇到佛像才可以有目的查阅资料,对比异同,同时仔细观察衣饰、光背、莲座等部分的形制以及铭文字体、内容,仿品总有破绽可寻。”

刘教授缓了一口气,继续说道:“第二,移花接木,残器拼合。将数件残佛部件组成一件,例如部分北朝时期石佛像,像身及光背是整块石头雕成,光背下部有榫头,莲花台座另行雕刻,座正中有卯眼,榫头插入组成。出土时往往某部分失落,古董商将不同佛像的数部分拼合为一件。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拼接在一起的石质可能完全不同,即使是同地所产的石头,因年代和保存状态不一致,石质的颜色等也有区别。佛像与像座一般不是同年所制,风格上必不一致。例如将北齐的佛像插于唐代的莲花座上,若台座上有唐某年的发愿文,则此佛像就被认为是唐代佛像。铜佛上也往往有这种情况,尤其是光背,北朝和唐代铜佛光背多是另铸后再组合的,失落的残件又拼合为一尊佛像,是常可发现的情况。如上海博物馆藏的一尊所谓南朝中大通年款的金铜佛像,是用唐代的佛像身躯和东魏的光背组合而成的,各部分都是真品,但被拼凑成一件,且加刻了南朝伪款。”

“那么第三点呢,就是仿造真品。这一类有三种情况,一是以真品翻模制造,二是以真品为范本重新制造,第三则是按传统的技艺制造佛像。”刘教授说道,“这一点需要我详细跟你将一下。真品翻模,这种翻模造出的佛像看上去八九不离十,但稍加注意细部,如脸部、衣褶的局部,特别是手指、脚指,就会发现细部处理很粗糙,质地上沉重压手,铜质或铁质坚硬。近年来市场上有些仿明朝铁佛像,锈迹斑斑,份量上也很合适。但有的铜佛锈迹不自然,缺少灵动感,还有许多明代大青铜佛手指僵板如铁叉,衣纹细部粘连不清。这都是翻模仿制过程中容易留下的缺陷。更重要的是古代铸造用失蜡法,现代往往用塑胶翻模法,只要一看器物的内壁就可立见真伪。”

“那重新制造是不是和真品翻模差不多啊?”齐天宝问道。

“略有不同。重新制造是以真品为范本重新制造的仿制铜像,一般多以发现的佛像为范本,重新作模仿制。如所见伪品有日本、美国博物馆所藏的北魏太和年制的鎏金佛坐像,这种名品本来就是海内外的孤品,多年前即是名贵文物,怎可能混迹于普通旧货摊?有如唐宋的名画,已难得再流落民间了,光听那名头,不用看东西也可知其真伪的。”刘教授解释道。

“按传统的技艺制造佛像,应好鉴别一些。这种作伪与上述作伪动机有区别,例如西藏佛像。尼泊尔、西藏地区制作佛像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他们是为了宗教的需要而制作佛像。制作者并不是有意模仿古佛像作伪以骗人,因为制作佛像、法器、绘制唐卡已经形成了一套标准化的格式,对佛像各部位的比例、衣饰、身相、持物等都有详细的规定,所以这些艺匠们制出的佛像,有的与明清时代的铜佛在外形上可说是几乎没有差别,需慎重购买。”

刘教授滔滔不绝地说了半天,有些口干舌燥了,于是他喝了一口茶水,继续说道:“其实,只要我们仔细、耐心地鉴别,就一定会从中发现问题。”


状态提示:第232章真假佛像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