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蓁嫌弃他们今天赚的钱少,郭杨却是看得目瞪口呆。
他虽然知道打猎赚钱,可一天就赚到十三两银,这赚钱的速度未免也太夸张了些。
孟蓁拿了银子,几人还是从酒楼后门出去。
大获丰收的老掌柜非常热情,不仅亲自把三人送到了大门外,而且还叮嘱孟蓁他们,以后有了猎物务必还是送来他们酒楼。
“郭大哥,这镇上有卖马、牛或者骡子的地方么?”郭杨正梦游一样牵着牛往巷子外面走,就听孟蓁突然问了他这么一句。
“有的。”郭杨下意识点头,“你们是想买个能够拉车的大牲口吗?”
孟蓁微微颔首,“我们总不能一直麻烦你,让你天天帮我们去借牛车。”
手里没钱也就罢了,既然现在手里有钱,孟蓁就不想继续麻烦别人,让人家为难了。
在农村,牛、马、骡子,甚至只是一头小毛驴,那都是属于某个家庭的重要财产,农民们对这些牲畜的爱惜程度,甚至还要重过爱惜自己。
孟蓁可不想总是让郭杨舍出脸面,去帮他们问村里人借人家的牛车使唤。
谁的人情都不是永远用不完的,能用银子解决的事儿,孟蓁就不想再继续给那些好心帮助自己的人添麻烦。
郭杨很开心,虽然他并不介意报答孟蓁的“授业”之恩,但这牛车毕竟不是他家的东西,他总是跑去别人家借,心里对牛车的主人其实也很过意不去。
孟蓁能够体谅他,这让郭杨控制不住的有些鼻子发酸。
他强忍着自己这突如其来的复杂情绪,赶着牛车把孟蓁和苏慎带去了镇子一头的一个小型集市。
这集市既有卖菜卖肉、卖鸡蛋、卖山货、卖筐子篮子等手工制品、卖包子馒头饼等精贵食物的小摊子,也有专门出售鸡崽儿、鸭苗儿、小狗儿、骡马牛驴等大型牲畜的地儿。
郭杨把牛车寄放在集市门口的一家木材铺子外面,然后就直接把孟蓁和苏慎带去了位于集市最里面的那块地方。
他们来得不早不晚,集市上这会儿并没有多少人在,一行三人非常顺畅的一路走到了集市最里面。
“就是这儿了,不过今天牛伯他们好像没有出摊儿。”牛伯是专门贩卖大牲口的牲口贩子,因为两年前家里最困难时曾经卖过自家那头老牛给牛伯,所以郭杨对牛伯还算熟悉。
看到这里就只有一位牵着匹马的白发老者,以及一位牵着头驴的中年汉子,郭杨不由有些迟疑。
在过来集市的路上,郭杨把自己为数不多的关于大牲口的经验全都告诉了孟蓁和苏慎,而这其中就有一条是“买大牲口一定要找懂行又可信的人帮忙挑选”。
本来,这个“懂行又可信的人”,郭杨是给孟蓁他们推荐了牛伯这个牲口贩子的。
据他说,牛伯此人很有些古道热肠,做生意也一向非常讲究诚信,所以郭杨倒是很放心让牛伯帮孟蓁他们挑选挑选。
他问孟蓁和苏慎,“要不,明天我再带你们过来看看?”
孟蓁正要点头说好,那个牵了头驴的中年汉子就已经一脸热切地朝着他们招了下手,“三位小哥儿,三位小哥儿,你们是要买大牲口么?看看我家的这头毛驴呗。我家的这驴”
他噼里啪啦一顿说,把一头看着极其普通的小毛驴,直接夸成了天上有地下无的神驴一般,听的孟蓁都想问问他,他家的这驴是不是驮过李耳(即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了。
当然,此等神驴,那价格也是非同一般,与一般凡驴那是全然没有可比性的。
这种满嘴跑火车的人,孟蓁当然不会放心听他忽悠自己。
她没有说话,而是直接把目光投向了那个牵着匹马、脸上满满都是愁苦的白发老者。
老者穿的比郭杨还要破烂,他衣服上层层叠叠的一大摞补丁,都已经快要完全覆盖住原来做衣服的那块粗布了。
看到那个中年男子推销自家的驴,那老者也没好意思直接凑过来跟孟蓁他们推销自己的那匹马。
他只是坐在远处,眼巴巴的瞅着孟蓁他们。
孟蓁犹豫片刻,终于还是朝着那老者走了过去,“老爷爷,您的这马也是要卖的吗?”
那老者忙从身后的石头上站了起来,“是,是要卖的。我的这马是我一手养大的,如果不是家里的小孙子生了病没钱抓药,我也不会舍得把它卖给别人。”
一边说着,那老者一边抹了把泪。
那中年男子一脸的不高兴,见他狠狠瞪着孟蓁和那老者,郭杨忙上前一步,拦在他和孟蓁之间。
郭杨虽然瘦,身高却比一般人要高,再加上还有苏慎和孟蓁这“两个半大小子”,那中年男子到底没敢继续挑衅。
孟蓁是习武之人,虽说身手远远不如郝梦云或者严振武,但中年男子这样的,孟蓁还真没有看在眼里。
她继续和那老者说话,“老爷爷,我能仔细看看您的这匹马吗?”
“可以,当然可以。”老者摸着马脖子,“小红啊,你乖,让这姑娘好好看看。”
孟蓁虽然穿了男装,但却没有掩饰自己的少女声音,所以她一开口,那老者就已经听出了她是个姑娘。
老者其实非常惊讶,因为在他看来,像孟蓁这样半大不小的姑娘家,十个里面至少有九个半应该不会相马。
他不知道的是,孟蓁其实还真的不会相马。
她说要看看,也不过就是想要生搬硬套书上的理论知识,以及她爹孟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