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中华世纪谈>1497擒7纵
州把益州交给诸葛亮治理,看重的是诸葛亮治理才能而非军事才能。

刘备去打东吴,那时庞统、法正已经死了,无人可用。即使如此刘备也不叫诸葛亮去,没有用。

刘备被东吴打败了,诸葛亮扼腕叹息,说:“孝直(法正)若在,必能制主上(刘备)东行;就使东行,必不危矣。”就是说如果法正还在,他一定能劝阻刘备不要去打东吴;即使去了,也不会打输。这话反过来就是,我在没用,刘备不听我的。我也帮不上忙。

《三国演义》把刘备描述成诸葛亮的傀儡,言行坐卧都听诸葛亮的安排,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诸葛亮看刘备脸色行事还差不多。

刘备在临死前把刘禅托付给诸葛亮,首先是没别人可托付,老班底的文臣武将都死的差不多了。再一个是他看重诸葛亮的忠诚与谨慎,相信他不会乱来。

诸葛亮是治国能臣,刘备相信他一定能把蜀国治理得很好。但是刘备怎么也不会想到诸葛亮掌权后会热衷军事,弃长扬短,穷兵黩武,差点把蜀国折腾没了。

以蜀国之力去打魏国是以寡敌众、以弱敌强、以小博大、以蛇吞象。要想四两拨千斤必须用巧劲、用计谋。可偏偏诸葛亮缺少计谋。所以诸葛亮北伐连战连败都在情理之中。

国内各地叛乱都平定以后,诸葛亮决定北伐。北伐曹魏恢复汉室是他远大的理想和毕生的追求。

蜀军向汉中地区集结。

这时,曹丕死了。

曹丕是病死的。但不知道得什么病死的。死时40岁不到,继位也刚满五年而已。

他连太子都没立,死前才匆忙立了太子曹睿。曹睿是他的长子,法定继承人。但他最中意的儿子是宠妃徐氏生的儿子曹礼。他并非不喜欢曹睿,而是不喜欢曹睿他妈甄氏。《三国志》说:“以其母诛,故未建为嗣”。“诛”意味着是被处死的,想必犯的事不小。因为母亲的关系,曹睿虽然是长子,但一直没被立为太子。曹丕临死前为了保证政局稳定,立曹睿为太子。

曹睿当时是22岁。曹礼年纪多大不详,但就冲他排行老六,年纪肯定大不了。

曹丕生前严令禁止后妃、外戚、宦官干政。那么幼主登基就只能靠朝臣辅政。因此曹丕立储必须顾及朝臣的想法。立长子符合礼法,朝臣一般不会反对。立其他儿子,朝臣不一定会接受,以后麻烦事肯定少不了。曹丕为了政局稳定只能选择曹睿。

曹丕指定曹真、陈群、司马懿三位实力派将军辅政,希望靠军队的支持保证权力交接平稳过渡。

曹丕死后埋在首阳山南麓。首阳山在河南偃师西北。但陵墓的具体位置不详,至今没被找到。

曹丕也响应父亲曹操的倡导实行薄葬,因山起坟,不树不封,也就是地面不留任何痕迹。这就不好找了。盗墓贼通常都会看风水,找什么“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风水宝地。但曹操、曹丕专找贫瘠的地方栖身。风水那一套理论在他们这里用不上。

曹家薄葬一是希望节省民力,二是希望身后不被打搅。曹丕说,汉朝皇帝的陵墓没有不遭盗挖的。不仅随葬的金银财宝被掠走,棺材也被撬开,尸骸也被破坏,现场惨不忍睹。所以厚葬一点好处没有,一点用处没有,反倒被贼惦记着。曹丕留下遗旨一定要薄葬,地点要隐蔽,随葬品要少,不要放值钱的东西,简单放几件陶器就可以了。


状态提示:1497擒7纵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