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中华世纪谈>163永嘉之祸

公元304年——310年 司马越结束八王之乱。惠帝卒,怀帝继位。巴氐李雄据巴蜀立国大成。匈奴刘渊并州建汉。

司马颖没等来匈奴人援兵被司马腾、王浚的胡汉联军杀得大败。他放弃封国,裹挟着晋惠帝逃往洛阳投奔张方。

晋惠帝这一路才惨呢。也没人管他们,让自己想办法解决吃喝。分文皆无的晋惠帝饿得前心贴后心,得知一个侍从铺盖卷里藏着三千老钱,厚着脸皮下诏书征用。晚上宿营时,晋惠帝蜷缩在侍从的铺盖卷里,像乞丐一样用瓦罐盛着食物吞食。鞋跑丢了,也只好借侍从的鞋穿。晋惠帝一路上饥寒交迫,跟逃荒要饭的没什么两样。

张方把晋惠帝接回皇宫,但转天又决定放弃洛阳返回关中。他自知不能长久保守洛阳,不如早日返回关中。

晋惠帝不乐意去关中,躲到御花园的竹林里不肯出来,但还是被张方的士兵找到拉上车去。晋惠帝跟囚犯一样被拉到长安。

司马颖也跟着张方来到关中。他的军队已经被打散了,跑光了。他只能依附司马颙。

司马颙让晋惠帝废了司马颖的皇太弟之位,改立晋惠帝的弟弟司马炽为皇太弟。同时他以晋惠帝的名义召司马越来长安任职,与他一起辅政晋惠帝。他做出和解姿态,希望能够平息诸王之乱。

但以司马越为首的司马诸王并不领情。司马越以司马颙劫持皇帝为由再次号召诸侯勤王。

司马越打出西迎晋惠帝回京的旗号得到诸侯的响应。王浚、司马睿等出兵助战,拥司马越为盟主。王浚以鲜卑、乌桓的精锐骑兵为前锋杀向关中。

司马颙吓得要死又无计可施。有人给他出主意,杀了张方,向诸侯求和。张方把晋惠帝搞到关中惹来祸端。杀了张方能让诸侯息怒。昏了头了的司马颙竟然照做,派人杀了张方,拎着张方的脑袋去跟司马越讲和。但司马越想要的是司马颙和司马颖的脑袋,不肯就此罢兵。

司马颙拿自己人的脑袋作为信物求和让诸将寒心。没人再愿意替他卖命。

司马越没费什么力气便杀到长安。

司马颙单骑逃走。

司马颖在逃出关中的路上被抓住杀掉。

晋惠帝被司马越接回长安。但他回宫不久就死了。

晋惠帝死于“食饼中毒”。不知道是食物中毒还是被人下毒。有人说是司马越下毒害死了晋惠帝,但是谁也猜不透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皇太弟司马炽继了皇位,即晋怀帝。

晋怀帝继位后,下旨召司马颙进京任职。

司马颙在勤王大军撤出关中后被手下部将接回长安。司马越得知司马颙东山再起,立即派兵二次进关,将长安包围。司马颙独守孤城,苟延残喘。

司马越以晋怀帝的名义召司马颙进京辅政。司马颙不疑有他,坐车赶往洛阳,路上被南阳王司马模的部将截杀。

有说法是司马越派人杀了司马颙。那么司马越召司马颙进京就是引蛇出洞的一计。正史没有交代清楚司马颙之死是否跟司马越有关。

但不管怎么说吧,司马颙之死标志着“八王之乱”正式结束。

“八王之乱”是指从司马玮杀杨骏开始的一系列司马王室之乱。“八王”是王室之乱的主要参与者,包括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

司马家的八个王轮番上场,战乱波及全国。持续不断的战争使无数百姓死于非命,无数家庭流离失所,无数的城市被摧毁,无数的土地被荒芜。粮食紧缺,粮价被推到一万钱一石。缺少军粮的士兵饿急眼了就把老百姓杀了混在牛马肉里充当军粮。

为了拉炮灰,诸侯甚至把13岁以上的男孩都抓走了。国内的拉完了拉国外的。为了打得过对方,八王不惜引狼入室向周边的少数民族鲜卑、匈奴、羯[jie]、氐[d]借兵。“五胡”趁机向中原扩张势力。

“五胡”介入内战使中原局势更加复杂,最终将中国带入“五胡乱中华”的大动荡岁月,造成中国的大分裂。

大一统的中国,从此陷入了三百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

306年,李雄在益州称帝,正式立国。

李雄不是汉人是氐人。氐人是汉化了的羌人,或者说脱离了游牧生活转入农耕的羌人。

李雄给自己的国起名叫大成。这是继刘渊的匈奴汉国之后的第二个胡人国家。

“八王之乱”耗尽了西晋国力,蛮夷胡人势力借机抬头,侵蚀中原。

刘渊在并州建国后便开始疯狂地扩张。并州聚集了大量胡人。刘渊把那里的乌桓、鲜卑、氐、羯等胡人都收拢帐下,迅速扩张军队。同时,他派兵四处出击扩张地盘。

并州刺史司马腾在“八王之乱”后被封为东燕王。他和鲜卑人拓跋氏联手抵抗匈奴人的进攻,多次击败匈奴人。但是后来并州爆发了严重的饥荒,司马腾决定放弃并州,率领并州军民迁往冀州“乞活”,也就是逃荒。

新任的并州刺史刘琨不肯放弃并州,在司马腾走后坐镇晋阳(山西太原)安抚和保护留下来的并州百姓。他跟鲜卑拓跋氏结拜为兄弟,跟幽州王浚结为盟友,靠他们的支持抵抗匈奴。但是他的力量有限,只能守住晋阳一城。太行山以西大部分地区陆续被匈奴人占领。

司马腾进驻邺城,接管了司马颖的地盘。但他旋即受到当地拥护司马颖的武装的挑战。


状态提示:163永嘉之祸--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