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中华世纪谈>71秦始皇帝
后究竟是正是负,虽盖棺千年而不能定论。

统一国家肯定是功。但统一思想是功是过就难说了。谁都希望思想统一,但这个统一必须建立在求同存异之上才有意义,先民主后集中。如果单方面强调集中,以垄断的权力推行垄断的思想,就会造成千人一面、千口一辞、一花独放代替百花争艳的尴尬局面。比如只允许法家存在,不允许儒家、道家等百家存在,就使得大家思考问题都是一个思路。一条道走到黑就造成严刑酷法天怒人怨的局面,最终崩盘。

秦始皇统一中国不假,但仅仅统一了十几年就崩了。天下陷入更大规模的混乱。秦始皇的是非功过真的很难评价。

先甭管秦始皇是好皇帝还是坏皇帝,不可否认的是秦始皇是个勤快的皇帝。

据说秦始皇一天要批一百五十斤的奏折,可谓劳体伤神日理万机。

那时侯还没有发明纸,字都是刻或写在一串竹板或木板上。竹片称简,木片称牍,简或牍用绳穿起来就是一篇文章。

制作写字用的竹板先要把青竹削成竹片,然后用火烤让它“出汗”,也就是脱水。这样处理过后的竹简容易书写并且不容易被虫蛀。所以竹简也叫汗青,后来引申为书册、史籍。文天祥的名句“留取丹心照汗青”就是说“将我的忠心永载史册”。

那时候写文章是个手工活,看文章是个体力活。

据说秦朝大将蒙恬嫌刻竹筒的速度太慢发明了毛笔,使写字速度加快许多。

不过根据出土文物显示,至少在战国中期就已经有了毛笔。蒙恬充其量是对毛笔的制作工艺加以改进。

有了毛笔以后,人们用丝布来代替竹板,写文章省事多了,看文章省劲多了。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立即着手统一文字、货币、度(尺寸)量(斗升)衡(斤两)……

以前各国的文字、货币、度量衡都不统一,各国各样,彼此交流起来非常困难。

电视剧《芈月传》有这么一个情节:楚国公主出嫁到秦国,进入秦国地界后生病了,芈月拿着楚国医生开的药方去秦国的药铺抓药费了很大周折。首先秦国人不认得楚国字,看不懂药方。有认得楚国字但不清楚秦国的计量单位,不知道该称多少药。最后好不容易碰到一个有学问的人才帮他们解决了难题。

抓药这么困难,公文传达也是一样。用秦国文字写成的公文政令送到原来六国之地必须经过翻译,要不没人认得。

秦始皇为了方便政令畅通决定统一文字,安排李斯制作统一的官方标准字样。

各国文字同宗同祖,都是来源于夏商周传下来的、据说是仓颉造的那个文字,只是各自写法不同。

《芈月传》里有一个情节:秦昭王向芈月展示各国文字对“马”字的写法。秦国的“马”有头有尾。其他各国有的把尾巴给省略了,有的干脆只保留一个马头。这有点像港台的繁体字跟大陆的简体字之间的区别。

李斯奉秦始皇之命重新整理文字。他以秦国文字为基础创造了文字的统一写法。这个新写法被称作小篆字体。秦始皇规定小篆体是全国官方文件的标准书写字样。

虽然说篆字挺难写的,曲里拐弯跟虫子爬似的,但是各地使用同一种字体,彼此写的东西都能看明白,总归是有利于文化交流和发展。

不过小篆字实在是太难写了,民间很快出现简化版的小篆,也就是隶书。

隶书的发明人据说叫程邈[o],他对小篆加以简化、创新、去圆就方,创造了隶书字体。秦始皇见过之后大加赞赏,认可了隶书的流行。秦朝灭亡后,小篆被废弃,但是隶书一直被流传了下来。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状态提示:71秦始皇帝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