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都市现代>重生之全能网红>第301章古怪的人
没有太大的感触。因为他属于那种“质量”上不去,但数量却惊人之极的“高产”写手。

按照他的创作速度,宁新几乎在以每个月一到两部“长篇”,或者“长篇论文”的速度,在不断的制造着“文字.垃圾”。因此,宁新投稿的作品数量,也是惊人之极。他选择投递稿件的出版公司,也达到了数十家之多(有些稿子只“一稿一投”,有些稿,宁新本尊特别满意的,就多投几家权威的出版公司。一开始他还抱着哪家“出价高”就给哪一家的念头呢。后来“退稿”多了,没有这种奢望了,多投几家,只为了缩少等待“审稿”的时间。毕竟一家出版单位,审你一部作品,快也要两、三个月。宁新自认为不错的作品,不多投几家,那逐家审稿下来,岂不得一年多时间才知道有没有人赏识吗?等不起)。

一年宁新可以创作出大约20部左右的长篇(包括及报告文学及长篇理论),这种“创作生涯”,宁新足足持续了20几快30个年头了。因此所以,这么多年下来,累积的稿子,那也有差不多500部了。

如此之多的“长篇”,不断的“信心满满”的涌入数十家“出版公司”,又不断的从出版单位“黯然神伤”的返家……宁新在自己的作品突破“两位数”之后,便开始了背后悄悄在“日记”里作好记录了。

比如说,某年某月某日,邮寄哪部作品到哪家“出版公司”,预计什么时间(一般是三个月半以后),打电话去询问“审稿”结果?

某年某月某日,从哪家出版单位接到退稿。

某月某日,得意之作“某某某”(书名),同时分寄哪几家出版.机.构。邮费一共多少。

总之,各种琐碎的投稿相关事宜的记录,必不可少。否则,隔久一些时间,投稿的数量一多,宁新再好的记性,也不可能什么都记得一清二楚。

匆匆的20余载,就这样度过。

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觉得宁新这样“劳而无功”的去从事着一个事情,真是吃力不讨好。但从宁新自己的个人角度,他并不觉得这有什么苦不苦,悲不悲的——他几乎完全没有时间去思考这些有的没的事儿。他每天很自.律的,必须要完成这么多文字的创造。

他虽然不怎么修改作品,但他得构思人物和情节啊。因此,构思和写作,都占去了他几乎全部的“业余时间”。

是的!

别忘了,宁新可不是专职写作的。如果是专职,饿都快要饿死了,估计也不可能坚持这么久的时间的。他是业余的,本职工作既轻松,又能有收入维持家庭的固定开支,业余时间搞创作,当成一种“创收的副业”,压力不大,文章很水,质量不高,但也奇迹的近30年时间没有断了创作之路。

这样的人生,能说宁新可悲可叹吗?

宁新一心投入到“写稿”的副业中,既不沾染那四大“害”,甚至就连喝酒吸烟的毛病都没有,能说他的人生很废吗?

很废的人生,是那种“啃.老族”,但宁新却是拥有自己的本职工作的,不仅自己能养活自己,甚至,他还可以养活家里的孩子和老人。该由他负起的责任,他可一点没有逃避,没有责任缺失。

但宁新如此日复一日的利用业余时间创作,也给家里人留下了太多的遗憾。

比如说,他的儿子宁俊,女儿宁婷,印象里,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就没有得父亲带着他们去过旅游。

女儿宁婷长大了,有出息了(其实就是赚到大钱了),这种情况下,她能带着父母去作长途旅行,甚至跑到国外去“周游列国”,也完全没问题。

只有他们家里的宁俊,在那场意外中成为了“植物人”之后,父母再想带着他去旅行,弥补一下小时候没有实现的“一家人出游”的梦想,那也是再也没有可能了。

别提什么报道中发生过的“植物人若干年后奇迹般苏醒”的新闻。那是“万中无一”的特例。说句不好听的,指望宁俊奇迹般从“植物状态”中突然苏醒,还不如指望宁新这几十年创作的500部“文字.垃圾”一夕之间变成了畅销书。

后者的可能性,还比前者大。

在漫长的业余创作期间,妻子对宁新最大的怨言,不是他不带家人去游玩。妻子从骨子里,也属于那种“勤俭节约”惯了之辈,从来不主张乱花钱,乱享.乐。

她是粗人,不旅游就不旅游吧,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好。或者对儿子又“亏欠”了什么的。她没有这么的多愁善感。妻子反倒比较的心痛,这近30年间,宁新花费在寄稿上面的“邮费”。

妻子也是退休后的某一天,闲来无事,就拿老公的“日记”本里关于“邮费”的笔记,来逐一计算。

最终得出了一个令她大为震惊的数据:就以一部书稿的邮费需要40元计算(这算得是平均数,前15年的邮费没这么贵,但后15年的邮费又不止这么便宜。宁新寄的都是“挂号”件,邮费在当时都比普通件要贵得多)。

每部书稿的邮费在40元左右,他总共创作了500部长篇,都有过三次以上的“投稿记录”。这“投稿次数”也取个中间数,每部投稿4次吧,一去一回,投稿和退稿的邮费,都由他来负担,那就相当于一部作品,他至少得出8次邮费啊。这负担何其沉重!!!

500部作品,每部算8次邮费,那就得出了4000次的邮费了。

就算开始那10个年头,出版公司“退稿”


状态提示:第301章古怪的人--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