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的报社的好多事情,陈家都给行了方便,就连内城现在都能畅通无阻了,虽然这事不难,其他商家找关系也能进去。
“呵呵呵”江小鱼笑了,小刘教养真的很好,一点没有官二代的跋扈。
刘志鹏还是第一次见这么近距离看到社长笑,呆愣半响,只有一个感觉,好看。
“小刘,你上次说户部上本要发行国债,现在如何,”小鱼就是随意和他聊聊,然后在进入正题。
刘志鹏回过神,听到社长的问话,“好像没结果,皇上没同意,民间已经有很多钱庄,朝廷不适合在开类似的,说是不能与民夺利。”
哎,江小鱼感叹,古代就是重农抑商,根本看不到商业的在未来的重要性,这样话资本没有发展机会,国家总是那么落后,终究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会被其他国家赶超。
“这怎么算与民夺利呢?明明是好事,总比那些大商人开的钱庄放高利贷强吧,你看看我们现在用的银票,没有一家是国有钱庄,万一有个好歹,破产了,辛苦钱都泡汤了。
要是有家国有钱庄,信誉就是最大保障,才会让人没有一点后顾之忧,放心存钱,
你也说了户部老是缺钱,却不屑这些来钱手段,钱是可以生钱,国家财政一直依靠百姓上交的固定赋税能有多少,一个有效金融系统,才是国家经济的支柱。”
其实江小鱼半点不懂,她就是胡说,反正古人更不懂,说个一星半点,古代专业人士自然会改进,找出适合方式的。
反正刘志鹏没懂,唯一明白的是,社长的意思朝廷开一家钱庄,能储蓄,能发行国债,还能放贷,也可以自己投资,国有商行,国有金融,反正好多带国有名词的都能来钱渠道。
江小鱼和刘志鹏说这些的意思,是想让他没事和他爹聊聊,改善下商业的大环境,。
刘志鹏是听的半懂不懂,就嗯嗯嗯,至于会不会和他爹说,也没谱的事。
其实他也不傻,只是搞不懂社长的意思,
社长这人真的很奇怪,怎么脑子里老是有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可惜很多不切实际,太理想化。
刘志鹏毕竟国子监的高材生,十多年的士族文化培养大的,还是很认同那一套士农工商的阶级理论。
商人虽然有钱却没有地位,万一提高商人地位,他们还有钱,很可能会影响到上层建筑身为士族的利益,这些他是绝对不认同的。
当然社长除外,他们现在工作已经不算化的一种吧,社长也是读书人中的名士,不然他也不会来做个什么编辑,什么样的买卖请得起,户部侍郎的公子来打工。
这场谈话没有多长时间,应为思想的代沟巨大,终归是废话一堆,江小鱼白费心思。
等刘志鹏走后,还是继续完善自己手里发行商行的企划吧!
京城周刊正式改为京城日报上市,发起猛烈的商业攻击,让那几家同行节节败退,市场份额越来越少,
气得几家老板要掀桌,不带这么玩儿的,于是他们就高价挖墙脚,挖作者,提高稿酬,降低售价,倒是也能吸引些客户购买。
还没等他们欢呼,扳回一城,人家江小鱼正式组建江氏发行商行,专门负责报纸的发行运输,还有各家各户的报纸派送,以近乎白送的方式展开轰轰烈烈全城大征订。
每天清晨好几两大马车拉着从印刷厂新鲜出炉的报纸第一批出城,送往各个县城。
城区内一个个身穿蓝色衣裤的小伙子们,推着独轮车一家一户送报纸,有人发现很多人家门口钉了一个特殊的木箱,上门有个口子可以塞进一张报纸,下面的小门带着锁,需要主家才能打开。
好似忽然一夜之间,大部分有钱人家门口都订上了这些小报箱。
有些条件差些的人家也订了报纸,一问为啥,
那家主妇笑着说,不订才傻,订一个月送一斤盐,订三月送二斤油,订半年送一身上好衣料,订一年送四喜班的戏票三张还有和四喜班近距离接触的机会。
这些花样百出的促销手段,让京城百姓踊跃的订阅京城日报,一个月内让销量翻了几倍,最显著的就是广告效果加强了,让各家店铺老板嘴巴笑开了花儿
很多富贵人家,王公贵族家里人多一家都订了好几份,主人是不在乎那点赠品,可伺候的下人喜欢。
就连镇国公府和刘志鹏家都订了不少,看门的都乐坏了,送来的赠品都归他了。
怎么一夜之间就发展这么快呢?靠江小鱼自己可没有如此强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一切还要从江小鱼给陈若瑜的信上说起。
陈木非常不开心,江小鱼又让他给世子送信,每次一遇到这位江社长的事情,世子都心情不好,世子心情不好,就会折磨他们,他们几个可算找出规律了。
“世子,这是江社长写的信,说是开一家什么发行商行,问你是否愿意掺上一股,”
陈若瑜冷冷的看过来,哪位江社其他几家周刊打的节节败退,这次又要搞什么。
展开书信观看,眉头渐渐放松,还不住的点头,陈木楞了这次居然没有黑脸。
在信里江小鱼写道:陈世子,我的报社要大力发展,现在摊子铺的很大,人手不足,报社在兼顾做发行分销有些吃力,光京城还算勉强应对,可她没打算就局限一个城市,想往京畿发展下,可实在抽调不出人手。
就想与人合作,她本着肥水不外流的原则,先想问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