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贞观有新人>第136章不对劲

这一夜张季睡得很不好,没有了热乎乎的火炕和炉子,驿舍里的屋子里简直就是寒冷。

那摆在屋里的炭盆,到了后半夜火就熄了。

张季只觉得自己是在冰窟窿里忍了一宿。

早晨起来时,张季直接让张大年带着护卫们自己熬了肉粥。

两碗热粥下肚,他才觉得自己有了些热乎气。

真后悔没有听阿姐的话,带火炉子和蜂窝煤来啊!

张季心中不由哀叹。

他抬头看了看屋子外头那刚刚升起来的冬日太阳,真是不知道那些灾民们这些日子是怎么熬过来的。

泾阳县也派人送给了早饭过来,不过张季是没有再吃。

等到泾阳县令崔文桓再次带着人到了驿舍之后,便开始和韩山池商议此次赈灾钱粮的事。

此次带来的除了张季的那八千贯赈灾募集款之外,韩山池还带来了户部拨下来的赈灾钱粮。其中钱四千贯,粮食三千斛。

“韩郎中,泾阳县此次受灾最重的,乃是泾阳县东的金阜乡。乡里十一个村子都受灾严重。十一个村子中,有八个村房舍倒塌严重。灾民们虽然已经得到本县安置,但还是非常缺乏钱粮。这次朝廷拨下来的这笔钱粮可真是救了急了!所以本县打算此次朝廷的赈济会优先拨给金阜乡。”

三十七八岁的泾阳县令崔文桓,面带忧色的对韩山池说道。

“泾阳本地的情况,泾阳令比某等熟悉。如何安排这一批钱粮,自然还是要听泾阳令的安排。但是,钱粮务必尽快发放下去,好让泾阳百姓都能沐浴当今圣人恩泽啊!”四十出头的户部员外郎捋着颌下胡须点头说道。

崔文桓闻言面上闪过一丝喜色,忙起身施礼道:“那某便代泾阳百姓谢过韩郎中了!”

张季坐在下手一言不发,但是眉头却是皱了起来。

之前他就已经从灾民当中听说过了,这泾阳县受灾最重的,应该是县城西面的三户乡和马牙乡。而且逃难到长安城外的,也大多是这两个乡的乡民。那罗家娘子和罗夏所在的上康村便是属于三户乡的。

可今日这崔县令却说泾阳受灾最重的是东面的金阜乡?

这里头是不是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呢?

张季心中起了疑惑,却也没有直接开口。

毕竟自己对泾阳受灾的情况也都是听灾民所说,并没有实地调查过。万一那崔县令说的是真的,那就尴尬了。

坐在张季身旁的那位二十八九岁模样的马御史,也是垂着眼帘没做声。

直到崔文桓滴带着人离开,张季回到自己房中,就找来了薛礼等人。

“某准备走一趟金阜乡。”张季直接对薛礼等人说道。

“四郎,你去那什么金阜乡作甚?”小胖子曹安不解问道。

张季见屋里就只有他、曹安,薛礼和张大年四人,便将自己心中的疑惑说了出来。

“四郎,这……不会吧?那泾阳县令这么做对他又有什么好处啊?”曹安听罢皱着眉头说道。

“不去看看谁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啊?所以,某决定去一趟。”张季点头说道。

“四郎,某与你一起去。”冷着脸的薛礼在一旁说道。

“某也去!”曹安在一旁也忙说道。

“三郎你不去,你要留在这里看着赈灾钱粮。某给你留下六个护卫。”张季摇头看着曹安说道。

曹安嘟哝了句:“钱粮有府兵们守着,某留下也没啥事干!”,但最后还是点头答应了。

张季便带着薛礼、张大年,还有十四名贵护卫,一行十六人骑马出了泾阳县东门,向着打听好的金阜乡方向而去。

金阜乡距离泾阳县城并不远,不过七八里地。张季等人骑马很快便到。

张季他们首先来到的是,金阜乡距离泾阳县最近的何家村。

这里是一个有着百余户人家的村落,在一片白茫茫中,一片屋舍便在不远处。

泾阳多是平原地,因为其位于泾河以北,故而被称为泾阳。

这金阜乡何家村的屋舍并没有张季想象中那种大量垮塌的情况。虽然有那么十来个院落里屋舍的确是塌了的,但绝大多数房舍还是完好的。

张季虽然不知道那三户乡是个什么情形,但是肯定比这何家村要严重的多。要不然乡民们也不至于背井离乡大冬天的逃难去了长安。

张季紧皱眉头,顾不得寒风似小刀一般割的脸生疼,继续带人又向金阜乡其他村赶去。

整整大半天时间,张季吧金阜乡的十一个村子看了个遍。

可是,结果却是越发的证实了张季心中的猜测!

金阜乡绝对不是泾阳受灾最严重的的地方!

回到了泾阳县驿舍,只吃了一顿早饭的张季顾不上吃饭,就直接去找了那位户部员外郎韩山池。

“韩郎中,某今日去看了泾阳金阜乡的情况。发现那里并没有像那崔县令所说是泾阳受灾最严重的的地方。此事某以为有些不对。”张季一脸正色的说道。

韩山池闻言,却是面色阴沉,淡淡开口道:“宣德郎,此次来泾阳,某乃是主事人!你只需做好自己分内之事便可!不必节外生枝,多生事端!”

韩山池的态度让张季心中咯噔一下!

这姓韩的怕不是也有问题吧?

韩山池这个员外郎乃是从六品上的职事官,人家看不起张季这般七品的散官很正常。

但是,在对待张季所说事情的态度上,韩山池的态度却是值得玩味。

张季也不与他争论,


状态提示:第136章不对劲--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