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都市现代>异国猎宝档案>第575章10块一本
培公留在荆门一支后裔堂号,这本书是荆门周氏在同治年间为老祖宗刻印的诗集。

“老去辞家事远游,幽年何故久淹留,燕关秦塞长为客,露竹蝉风早报秋。半壁灯昏人破梦,一声鸡唱月当楼。此时离愁添多少,不见归鞍到郢州。”

周培公,好奇计,是康熙手下智谋一等的人物。没想到他的文采可以啊,不太像史书中所说的“贫贱州卒”出生呐。

这本书连封皮都没了,还有不少浸渍,好在内文无缺页,品相只能算三品

最后一本是民/国十二年环球书局刻印《儿女英雄传》,这是清末满人文康所写的一本话本。这本书塑造一个国内家喻户晓的人物“侠女十三妹”。

这本被人翻看很多遍,卷边角,折页、毁页情况严重,四品。

无论多少品,这些书,十块钱一本,不亏。

李承很爽快掏出五十块支付给对方,又将这五本书从人缝中递给吴伟拿好,他自己还琢磨着继续淘宝呢。

刚才还有七八十本,一转眼功夫,就剩下十来本孤零零的散落在床单上。李承不死心,又将这十来本书翻了一遍。

这些人眼睛真毒啊,难怪这十来本没人要,全是一些民/国后期的农业杂志、医书,还有几本建国时期大量印制的“赤脚医生”科普本。

李承又捡漏了一本。

《农村便宜医疗》,1965年褐皮本,苏民出版社印制。

这是此后发行数亿册《赤脚医生手册》中鼻祖版本。

赤脚医生的大名,无人不知,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赤脚医生”怎么来的么?

二五计划(1958年—1962年)汇总报告递交最高层,主席在看到报告中的一个数字后,眉头紧锁,那就是1962年中国人均寿命只57岁。

1962年6月,主席指示,加强农村农民医疗,普及爱国卫生知识、除四害,缓解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的问题,俗称“六二六指示”。

基于这一指示,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工作展开,推进农业互助合作化运动的兴起,一大批没有编制,受当地乡镇卫生院直接领导和医护指导,具有一定医疗知识和能力的医护人员,来自基层,深植基层,走街串村,为农村带来医疗,为农民带来健康。

由于南方时疫较重、寄生虫病比北方更重,所以,医护人员入村最开始是从南方兴起的。南方多种水稻,下田要赤脚,久而久之,走乡串户的乡村医生也要赤脚,于是就被称为“赤脚医生”。

1968年,当时中国最具有正治影响力的《红旗》杂志,准备报道“赤脚医生”事迹,但拿不准这一名称是否合适,上报到主席耳中。

主席得知这个称谓的时候,他说了一句话:赤脚医生就是好。

遂即,“赤脚医生”大名,风行天下!

此后十五年,《赤脚医生手册》正式刊发,内容就是修改和调整苏版《农村便宜医疗手册》而成。因此,李承说这本手册是《赤脚医生手册》鼻祖,并不为过。

所以说,这本书是非常有收藏意义的。

再度付十块钱,不过,李承没走,站在几步远并没有离开,等候书摊前最后几人离开。

这两人的身份,他已经有所猜度,而且,他还发现另一个“蹊跷”现象——这两位年轻人所带来的近百本古籍善本,就没有发现一本是清嘉庆朝之前的。

以这两人的职业来说,不可能一本乾隆朝之前的古籍都没有。只能说,他们在有意识的避开“九十年代文物法的红线——1795年(乾隆六十年)”。

所以他猜测,对方手中肯定有清早中期古籍,甚至宋金元明时期的古籍!

等着,为这呢。

有价值的书全被买走,小巷中的人很快散去,两位年轻人叼着香烟,靠在墙根,美滋滋的吞云吐雾,不时的嘀咕一句。

等人走干净,李承再度上前,重新蹲在床单前,只剩下四五本破破烂烂,几无价值的书籍。

“没了!卖空了!”其中一个长发青年对李承摆摆手。

另外一位年轻人则认出李承——买六本的钱都是交给他的,“咦?你不是买过了么?”

“是啊,买过几本。”李承蹲在俩人面前,掏出香烟,递给两人一人一支,笑着道,“我想和二位谈点大买卖。”

“大买卖?我们能做什么大买卖?”那位长头发的年轻人,嗤笑一声。

“立志,听人说说嘛。”另一位瘦点的年轻人手肘捣捣同伴后,又对李承笑笑,“你说的大买卖……有多大?”

显然,他也不相信李承所说的。

李承不急,将香烟点上之后,吸一口再说道,“两位是书耙子吧?”

没错,李承猜到两位是书耙子,想要和他们建立长期联系。

耙,归拢或散开谷物、柴草或平整土地用的一种农具,柄长,装有木、竹或铁制的齿。

书耙子?就是从各个废品收购站专门耙书的人。

明清江南文风极盛,市井之中存有大量废旧书籍,有些书籍保管不善,或者家中后人不识货,经常会被当成废品卖掉,最终被收购站以废纸价收购,其中,就夹杂有大量的古籍善本。

这两位,就是专门耙这些古籍善本的小商贩。


状态提示:第575章10块一本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