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都市现代>异国猎宝档案>第614章蛛丝马迹
打量着这个不怎么宽裕的家庭,心中疑惑顿生,难不成李老板还想要在他家继续淘货?

李承还真有这心思。

发现这件永庆长春款鼻烟壶很有可能来自崇陵,他就琢磨着去杨喜荣家看看。

杨喜荣家条件和上午走过的三套院子住户差不多,西厢房被隔成前厅后双卧三个房间,又在前院搭建一间矮棚厨房和一间卧室,这就是他一家六口人的全部居住空间。

扫视一圈,客厅内没有发现第二件疑似出自清崇陵的物件,倒是发现一只颇有定窑神韵的长方形四角香炉,香炉上插着牌位,就放在客厅茶几上。

香炉造型呈长方形,炉身印折枝莲花纹,腹部凸雕夔龙纹及云头纹,四柱状拐角,四柱顶印万字纹,全部以印花、贴塑工艺制成。

李承伸手朝摸摸炉身,这应该是清仿定窑四方炉,器型为青铜器方鼎,并加以发挥。这玩意应该是乾隆朝的东西,李承很怀疑这玩意也出自清崇陵。

家用香炉通常都是圆形,像这种方炉一般人家真不敢用,别看它小,可是方炉还有个名称叫“鼎炉”,多用在皇族祭祀的。

清德宗光绪安葬,棺木前应该安放有这种鼎炉,故此,李承怀疑它也是盗墓品。

当然,也不是百分百确定,毕竟也有可能是当年皇家祭祀清西陵时,遗留下来的物品,那它就属于杨家屯“公家”的。

收回目光,等杨怀民杨喜荣父子数完钞票,李承笑着问道,“数目对吧?”

“对对!没错,刚好两万。”杨怀民忙不迭点头,又对站在旁边的儿媳妇挥挥手,“你这傻娃,也不知道给客人们倒杯水?”

李承连忙摆摆手,“杨叔,水就不用了。我想问一句,这件香炉是不是您家祖传的?能卖给我么?”他朝身后的方炉,指了指。

“卖是能卖,只是这东西啊……大概能卖多少钱?”

杨怀民的回答顿时让李承高兴起来——看来自己的猜测有谱。

李承把鼻烟壶举起来晃晃,“李叔,我是来长见识的,不是古玩商人,所以杨哥跟我说这东西什么价,我喜欢就买下,连价都没还。您家的这香炉,如果能卖,我也给这个价,咋样?”

这只灰扑扑的方炉,竟然也能卖两万?

杨喜荣在旁边,面色一喜,正要开口答应,却见自家老头子缓缓摇头,“不管咋说,你是大城市来的,再加点我就卖。”

李承咧咧嘴,这世上就没笨蛋,自己开价两万,他自然往上涨。

“最多给您加两千,再多就不成了。”说这话时,李承挺坚决的,有起身离开的做派。

“成!”杨怀民这会没犹豫,示意自家儿子把牌位挪走,将香炉端下来放在李承面前的桌上。

体积不算大,高约十五公分,长约二十公分,宽约十二公分,釉色略显灰暗但釉质细腻。炉身有两处轻微磕碰,露出瓷胎,胎质洁白。

又在炉底部右侧,发现瓷刻诗句:“无林不作银花影,有嶂皆成冰绮纹。”这是取自乾隆皇帝七律《雪》中的两句,用来称赞定窑的素白和精美刻花纹案。

这次,李承没着急给钱,而是先笑着问道,“李叔,我买东西图个喜欢,可不想买个麻烦回去。您得先和我说说这炉子的来路,要不……”

“这炉子也不是公家的,我小时候就有的,是早先时候传下来的。”杨喜荣有“经验”了,抢在父亲之前答道。

李承没理他,眼睛盯着杨怀民看。

杨怀民今年五十左右,1938年光绪墓被盗,他肯定没经历过,但是,不排除他知道一些内幕。

他父亲的年龄,很符合“一老一小盗窃清崇陵推论”中那位“小”的年龄——杨怀民四十年代出生,那意味着他父亲在1938年时,还未结婚,极有可能十六七岁。

年龄,对得上!

如果他父亲参与过盗窃,而家中又有当年赃物流传下来,不可能不对儿子交代一声。

“阿荣说的没错,这东西是俺家祖宗传下来的。”说话时,杨怀民伸手抹抹嘴。

如果从心理学分析,这种动作是典型的“掩饰”和“心虚”表现。

李承目光凝了凝,笑意依旧。

没想到,这桩六十年前的疑案,竟然被自己盘出蛛丝马迹,呵呵,有意思。他没打算去举报这件事,只是……杨怀民家的东西,一定要弄到手!

自己肯定没时间跟杨怀民一家子扯皮,这件事,交给谁去办比较合适?

他抬头看看涂嘉,莫家庄的涂玉明很狡猾,李承感觉自己未必能对付得了那老头。张苏陵又偏白,告诉他,指不定就告诉了津门文管部门……

真是伤脑筋。


状态提示:第614章蛛丝马迹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