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元末小盐王>第39章创立商会

将军府内,沈万三故意停顿,留了个悬念,引来了不少人的好奇。

“沈老爷你就别卖关子了,大家都等着呢!”白白胖胖的淮安商人朱千伸出肥手挠了挠头,焦急地问道。

虽说封赏升官的影响不小,但毕竟和专于经商理财的商贾和大地主们关系不大。

沈万三清了清嗓子,缓缓开口说道,“在座的各位有经商的兄台,应该都晓得,这年头咱们的银子可不好挣啊。那狗娘养的元廷拿银票当纸发,拿着八斤宝钞还换不了一斤米。”

“况且税吏凶恶贪婪,山贼横行肆虐,大家都只能靠铜钱和碎银结账,不仅容易被敲诈勒索,而且极其不便,想必各位都深有体会。”

沈万三还未说完,底下的商贾士绅便已是群情激愤,感同身受。

“是啊!上个月俺从扬州进了一批布,那龟儿子税官,硬说要将俺的布匹献给狗皇帝,就用把一大叠宝钞塞到俺怀里,愣是明抢走了俺的布。”

“那天俺的茶叶本来都要大卖了,元廷愣是不让俺开店,后来才知道是那个千户的亲戚要卖茶叶卖不出去了,就强行关了所有城内的茶行一整个月……”

“就是啊,太他妈过分了……”

“咳咳!”沈万三轻咳两声,底下的士绅商贾顿时安静下来。

即使沈万三一个充其量只是一个有钱的商贾,那也要看是谁的老丈人啊。

生活在江浙谁的面子都可以不给,但台上高坐的那位,面子是一定要给足的。

“沈某也是一介商贾之流,诸位的艰难我深有同感,所以我连夜冥思苦想数日,总算想出了一个还算尚可的办法。”

“沈老爷快快请讲!”几个商贾豪绅来了兴致。

“如今商道之难,无非出自于两方面。一,是银票数量变幻无常,狗娘养的朝廷无信无义,滥发纸币;二,是世道不太平,元妖横行,恶霸丛生。”

沈万三继续面向众人道:“我知道大家心中亦有愤慨,可时局如此。单凭一家一户实在难以改变。与其独自苦苦支撑,不如在场的诸位联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商会。”

“联合组成商会?”众人疑问。

“没错!”张士诚点了点头,接着说道:“咱们在场的各位士绅商贾家中也都有些余财,若是将大家的银两都汇聚到一起,咱们在苏北特别发行一种不同于至元宝钞的银票,不依靠元廷,而是以商会中的银两作为保证,用于市场流通,定能一本万利,日进斗金。”

“张大人话虽如此,这个主意好是好,可是俺们……”

许多商贾的脸上都露出疑惑和难以信任之色,当初元廷建国之初以纸币流通,虽说有一段短暂的繁荣,但一旦财政危机就只会靠着滥发纸币度日。

一朝之间,无数商人积攒数年甚至一辈子的财富化为乌有,这也使得商人对于纸币有极强的戒备之心。

官商勾结自古皆有,也难怪他们有防范之心。

见众人反应不大,早有准备的沈万三紧接着说道。

“我晓得,大家肯定是当心,害怕自己辛苦挣来的银子被商会滥发银票而吞掉。我深深理解大家的想法。这样,无论诸位最后出多少银两投入商会,沈家和张大人都可以付出同样数量的银钱用于发行银票,若是有滥发之举,我沈家和张大人第一个亏损。”

此话一出,所有商人都是神情一动,这可是实打实的诚意。

“张大人,沈老爷,恕小的多嘴,再多问上一句。”一个衣着华贵的商人站起身子恭敬地说道,“这商会具体该如何管理为好?”

“按照各位所给银两的多少划分管理权力。”张士诚脱口而出。

“此外,我江浙行省境内的全部军队和官员都会大力支持商会的行动,以保障道路肃清。”

张士诚的保证为商贾们的顾虑上了最后一道锁。

事实上,元廷依靠滥发纸币解决财政问题的做法极其愚蠢。

若是保持至元宝钞的公信度一年,元廷那本就溃烂的财政也就会迟一年崩溃。

可是昏庸的鞑子统治者轻而易举地放弃了这极好的机会,将本来极其先进的纸币经济变成了一场灾难。

这就导致了一个可靠而强力的商会对于在政治上处于极度弱势的商人来说极其具有吸引力。

众多商人心中的小算盘一打,一见有利可图,纷纷踊跃开口。

“既然张大人和沈老爷都这样说了,那兴化黄家,愿意投入一万两银子。”

原兴化县令黄自发率先说道。

“哈哈,张大人替泰州百姓赶走了元鞑,小民自然要出一份力。”吴家的当家人道,“泰州吴家,愿意投入二万五千两银子!”

那肥胖的小老头朱千也跟着举手,“淮安朱家,愿意投入四万一千两银子!”

“高邮王家,愿意投入三万八千两银子!”

“五千两!一万三千两!”

银两的数目一点点增加,最后到达了十二万两。

但凡明眼人都看得清这商会中巨大的商机,只要张士诚不倒,这生意几乎是稳赚不亏,而且随时可以收手。

坐在旁边的沈灵月听着越来越多的银两,崇拜地抱紧了张士诚的手臂。

张士诚宠溺地摸了摸沈灵月的轻纱红盖头,面对众人说道:

“按照先前约定,我出银六万两,沈丈亦出六万两,按投入多寡,由沈丈担任商会会长,朱千老爷担任副会长。不日我将在泰州建立袖楼,为商会之所,意为揽


状态提示:第39章创立商会--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