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元末小盐王>徐寿辉

徐寿辉(1320年—1360年),男,汉族,元末红巾军起义头领,蕲州罗田县(今湖北黄冈市罗田县)人,红巾军天完政权领袖。

卖布出身。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八月,与邹普胜等在蕲州(今湖北蕲春)利用白莲教聚众起义,也以红巾军为号。十月,攻占蕲水(今浠水),他被拥立为帝,国号天完(一说大宋)。第二年,所部以“摧富益贫”等口号发动群众先后攻占今湖北、江西、安徽、福建、浙江、江苏、湖南等大片地区,众至百万。但因兵力分散,次年被元军打败,蕲水失陷,退入黄海梅山中。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被部将陈友谅杀死于采石(今安徽马鞍山西南)。后明玉珍追尊为应天启运献武皇帝,庙号世宗。[1

本名

徐寿辉

别称

徐真一,徐真逸

所处时代

元末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蕲州罗田县

快速

导航

历史评价

后世遗迹

人物生平

徐寿辉是罗田多云乡上五堡(今天堂九资河)人,原是贩卖土布的小商贩,他身格魁伟,相貌非凡,为人正直,见义勇为,在群众中享有很高威信。

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五月,北方白莲教会的韩山童、刘福通等人在大别山北面发动几万黄河民工起义,直打到大别山脚下的光山县。对元朝统治早就不满的徐寿辉,见时机已到,便与麻城铁匠邹普胜、江西宜春县和尚彭莹玉等人到一起,在鄂东一带宣传“天下大乱,弥勒佛就要降生”的思想,并于同年八月,在大别山主峰所在地的多云山庄即天堂寨中发动起义,徐寿辉被拥戴为首领。起义军头裹红巾,故称为红巾军或红军,同时他们都信奉弥勒佛,烧香集众,亦又称“香军”。[2

徐率领的红巾军,一举攻取了罗田县城。九月,打败了元朝的威顺王宽撤不花,攻占了蕲州(今蕲春)和黄州,并在水陆要冲之地蕲水(今浠水)建都,国号“天完”(“大”上加“一”为“天”,“元”上加“宀”是“完,“天完”表示压倒“大元”,一说建国号为“大宋”[3]?),定年号为“治平”,设置统军元帅府、中书省、枢密院以及中央六部(吏、户、礼、兵、刑、工)等军政机构,任命邹普胜为太师,倪文俊为领军元帅,陈友谅为元帅簿书椽。铸有铜印,发行钱币。徐亦在蕲水县城附近的清泉师太殿上称皇帝即位。[2

徐创建政权后,提出了“摧富益贫”的口号,得到了广大贫苦农民的拥护,红巾军很快发展到几十万人,徐以现今黄冈市为中心根据地,派出两路大军向江西、湖南挺进。元至正十二年(1352)遣丁普朗、徐明达攻陷汉阳及兴国府(治今湖北省阳新县),邹普胜攻陷武昌,曾法兴攻陷安陆、沔阳,徐寿辉攻陷江州(今江西九江),欧祥陷袁州,陶九攻陷瑞州,许甲攻陷衡州,项普略攻陷饶州、徽州、信州。

红巾军纪律严明,不淫不杀,每攻克一地,只把归附的人登名于户籍,余无所扰,因而深得人心,队伍迅速扩展到百万人,纵横驰骋于长江南北,控制了湖北、湖南、江南、浙江以及福建等广大地区。当时有首民谣说:“满城都是火,官府到处躲;城里无一人,红军府上坐”。


状态提示:徐寿辉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