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元末小盐王>第87章风云再起

关先生,一个在元末红巾军中如雷震耳的名字。

他与毛贵,杜遵义等人同为刘福通手下大将,独领一支西路军,在河南行省的西部地区游击散打,屡战屡胜,威风八面。

张士诚整了整衣袖,从主位之上站起,脸上微微动容。

刘福通既然派他手下最为重要的大将前来,必定有大事相商。

“恭迎明王特使!”

毛贵见关先生持谕旨来访,立刻下跪接旨。

张士诚跟着略微欠身,却并没有下拜。

关先生却也不拘于礼数,自顾自地摊开了那封黄绢纸书写的谕旨。

“吴泰侯张士诚,刻苦忠勇,足智多谋,败脱脱三十万大军于徐州,劳苦功高。今赏银万两,金千两,着补行中书省左丞相,赐金玉,假节,加封一等吴国公!”

关先生此语一出,立刻在众人当中掀起了轩然大波。

如此封赏,已经将张士诚的地位抬到了红巾军当中的第三把交椅,仅次于刘福通本人和湖广的徐寿辉。

“臣,领旨!”

张士诚面色平静地接过关先生的谕旨。

他虽然感叹刘福通的大方,但也没有太过于惊讶。

如今元军主力折翼于徐州,一直在应对围剿的刘福通终于找到了反击的契机,他自然要笼络住坐拥江浙,麾下十万带甲的张士诚。

“张大人如此年轻,就已官居一品,为我大宋的封疆大吏,真当是少年英雄,年少有为啊!”

关先生笑容可掬地看向张士诚。

“蒙古鞑子多番侵扰俺们,如今元军主力尽丧,俺们明王有意北伐大都,还望张将军出一份力,让蒙古人看看俺们汉家儿郎的威武。”

北伐!

一个汉人都祈望了多少年的词句。

两宋以来,北境沦丧于异族之后,无数仁人志士便都把北伐作为远大的理想和目标。

多少汉家儿郎抛头颅,洒热血,却不见几人功成。

如今三十万元军败于徐州,难道就到了北伐的时机了?

张士诚闻言,不禁皱了皱眉。

虽然元廷已经是从里到外烂了个透,但其实红巾军内部又何尝不是危机四伏。

徐寿辉早已在浠水建都立国,杜遵义,郭子兴等龙凤政权的重臣也是各怀鬼胎。

北方的刘福通的百万红巾军大多是强行裹挟,军纪和装备极差,甚至不如元廷的官兵。

更为要命的是,向北进军会使得那些忙于内斗的蒙元贵族重新团结,共同对抗红巾军。

此时北伐,得不偿失啊……

自己在江浙一带打拼了这么久,好不容易攒下点基业,可容不得你们糟践。

看着关先生大义凛然的样子,张士诚拱了拱手。

“关先生大义,士诚也心有所往。只是南境尚未平定,实在是抽不出人马参与北伐,深表遗憾。”

“张大人,只需一偏师入山东,和毛将军联手……”

“多谢关先生美意,士诚定不负关先生重托,竭力为北伐将士提供粮草辎重。”

关先生见张士诚心中坚决,便也没有再劝下去。

“张将军大义,关某佩服,佩服。”

“都是为驱逐鞑虏效力,关先生,这里有三十年的陈酿,俺们今天不醉不归。”

北边依靠刘福通据守,将主要的兵锋投入南边的战事,这早在泰州起兵之时就以为基本之策,自然不容许外人改变。

张士诚也微微一笑,吩咐底下的侍从上菜。

酒过三巡,一个小斥候对着刘伯温附耳说了几句,刘伯温神色一动,请奏张士诚一起进了内室。

“刘先生,何事如此匆忙?”

张士诚干了两樽白干,脸上已显出一点潮红之色。

“大人,方才臣安插在江南的斥候送来急报,说是方国珍突然集结了台州,明州,温州的三支舰队,拢共六七万人,兵锋直指吴江……”

“方国珍?他想要打吴江?!”张士诚闻言,酒顿时醒了一半。

“黄自发和沈丈手中只有数千人马,恐怕难以守住啊……”

“臣以为,宁可对刘福通的要求做出一定的让步,也要抽出兵马南下,保住江南几府!”

刘伯温为张士诚一路谋划而来,自然深知江南对江浙义军的重要性。

“传令下去,酒席结束后,诸将到内院集合。”

……

“好一个不知好歹的方国珍!大人,你给俺三万兵马,俺定能将他碎尸万断!”

常遇春刚想发怒,却被张士诚用眼神阻止。

“怕是没有那么容易……”

陈兆先看着江浙地图,不安地言道。

“方国珍盘踞东南沿海多年,其麾下舰队实力强大。俺们近来又多苦战,此时来得从长计议。”

因为方国珍闹的这一出,张士诚被迫放弃了一部分已经占领的土地,转而控制了临沂,萧县等地,并且留下马三刀,蓝玉的两万人马,和赵均用,彭大一同控制徐州城。

……

淮西,濠州城。

全城的大部分百姓都探出了头,朝着大街上看去。

濠州主街道上,八个穿着新衣服的汉子抬着一顶红花轿,前头跟着一个骑着高头大马的大汉,硬朗黝黑的面庞和胸前那朵大红花极不相称。

道路两侧,喇叭和唢呐的声音经久不绝,热闹非凡。

而在街道的尽头,几位穿着富贵的红巾军将领端坐与此,等待着轿子队伍的到来。

这几位红巾军将领中,最开心的当属坐在正中央的郭子兴。


状态提示:第87章风云再起--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