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都市现代>台词课>第4章节奏

关于节奏,至少有三个要点是必需明确的:一,节奏产生的原因在于文章的思想感情的运动,这是节奏变化的内在推动力。二,声音形式的变化应该是多种多样的,而抑扬顿挫的组合方式与是多种多样的。不仅要有声音高低的变化,还要有停连、转换的变化。不仅要在声音的力度上变化,更要有力度、速度的承续,主从、分合的对比。三,必需要有声音的回环往复,这是节奏的核心。

应该指出的是,语速与节奏是两个密切相关的概念,语速的变化是形成节奏的主要方面,但不是唯一的方面。节奏与语气也是两个密切相关的概念。节奏是广播电视播音创作和朗读、朗诵过程中所运用的一种重要的表达技巧。主要表现在相对独立的节目中的有声语言和那种抑扬顿挫、轻重缓疾的回环往复。具体落实到语气及语气的衔接中,语气是指“这一句”的思想感情的色彩的分量,节奏是指“这一段”、“这一篇”的思想感情运动状态的外部呈现。

节奏感可以表现于音节的匀称,句子的长短交替中,整散并用,还可表现在反复咏唱的意绪(意念和思绪)回旋中,更可表现在层层递进的意念拓展中。

汉字是一个字一个音节,所以,既有单音词,又有双音词,还有三个音节、四个音节的词或词组。如果行文的时候,能注意到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就可以产生琅琅上口的节奏感。

句子有长短之分,短句词语较少,结构简单,其特点是急促有力,简捷轻快,长句词语较多,结构较复杂,其特点在于舒缓起伏,严密周详。短句和长句的交替使用,就可以使语气变得有急有缓,有张有弛,形成一定的节奏。排列整齐的句子主要有对偶句、排比句等,其特点是结构整齐、匀称;而散句则一般字数长短不一,可长则长,可短则短,句中各个部分互不对仗。整句和散句配合在一起使用,就可使语句显得活泼,不呆板,还可以使语句的气势贯通。

例: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时间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汗涔涔而泪潸潸了。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子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朱自清《匆匆》

节奏的类型不是单一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张颂教授根据节奏的声音形式及其精神内涵的特点,把朗读中的节奏划分为六种类型,并总结了它们各自的声音特点:

1.轻快型:多扬少抑,声轻不着力,语流中顿挫较少,且时间短暂,语速较快,轻巧明丽,有一定的跳跃感。如《春》。

2.凝重型:多抑少扬,多重少轻,音强而着力,色彩多浓重,语势较平稳,顿挫较多,且时间较长,语速偏慢。重点处的基本语气、基本转换都显得分量较重。如《藤野先生》、《最后一课》。

3.低沉型:声音偏暗偏沉,语势多为落潮类,句尾落点多显沉重,语速较缓。如《包身工》、《骆驼祥子》、《卖火柴的小女孩》。

4.高亢型:声多明亮高昂,语势多为起潮类,峰峰紧连,扬而更扬,势不可遏,语速偏快。重点处的基本语气、基本转换都带有昂扬积极的特点。如《白杨礼赞》。

5.舒缓型:声多轻松明朗,略高但不着力,语势有跌宕但多轻柔舒展,语速徐缓。重点处的基本语气、基本转换都显得舒展徐缓。如《济南的冬天》、《故都的秋》。

6.紧张型:声音多扬少抑,多重少轻,语速快,气较促,顿挫短暂,语言密度大。重点处的基本语气、基本转换都较急促、紧张。如《最后一次的讲演》、《麻雀》等。


状态提示:第4章节奏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