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仆奉上林家上好的碧螺春。
以林震的个性,如果是找来的其他候选人,他哪里会这样客气,因为找来的伴读,实际上等于是他的随从书童,是个下人的地位,但遇见俞悦就不一样了,他直接站到了与他平等的位置上,那萧音里的内涵,和脱俗的清新气质,都表明了这是一个什么人,令他不可以小觑。
他亲自续水斟茶,然后开始提出自己最关心的问题,“贤弟可在考取功名?”
“不曾考取功名。”俞秋溟回答的很干脆。
“为何?”
“铁甲将军夜渡关,朝臣待漏五更寒,山寺日高僧未起,算来名利不如闲。”
这样的回答让林震差一点哑然失笑,不想这俞秋溟小小年纪竟然说出话来竟然如老僧入定。淡泊名利,有隐士心情,境界虽高,却不免太超前了点,归隐田园,那是功成名就,老来功成身退之后的事,哪有意气风发的少年,就过起退隐生活的,这未免显得太暮气沉沉了点吧,于是他对俞秋溟道,“贤弟之言令我惊讶,张良入山,那是在功成之后。范蠡泛舟五湖,也是佐勾践霸业已成之时。如古诗所说,‘范蠡泛五湖,子房从赤松。功成乞身退,明哲保令终。’他们的退隐可都是在功成名就之后啊,哪有尚未入仕,就退守田园的?”
俞秋溟忽然觉得自己错了:你是干嘛来了?不是来做卧底的吗?那你怎么能上来就跟人家拧着说?于是赶紧应和:“林兄说得是,兄有大志,小弟不才,也是久居深山,习惯了山野林泉,随家父幼读老庄,故而尘情疏淡,这几日路经此地见仁兄府上贴着告示,闻听仁兄是远近闻名的高才,内心钦佩,我家虽是武林世家,但家父从前也是举人出身,受家父鞭策,虽不曾考取功名,倒也略读春秋、四书五经,心愿相从伴读,又不好意思毛遂自荐,所以便借萧音传递心声……”
听了这番话,林震心下欢喜,看来自己吉人自有天相,上天居然给他送来这么一个合适的人来,说明自己运气不差,从今以后好好努力,争取秋闱一举成功。
林震对俞秋溟道,“既然如此,从今以后我们就是自家兄弟了,今晚就住在这里吧,我让他们给你安排客房。”
“谢谢林兄,……可我的马和行囊还在客栈。”
“告诉我哪家客栈?我让家院帮你取过来!”
俞秋溟说“不劳林兄挂念,明日我闲暇去取也不迟。”
“也好。”林震也不勉强,他个是自然风的人,日常琐事无可无不可,性情如行云流水不拘不滞。
他又提出了第2个问题,“贤弟家乡距此遥远,因何来到这淮扬地界呢?”
俞秋溟怔了一下,显然实话是不能说的,于是随机应变,“我本是来投亲的,但不想年深日久,亲戚已失散不知去向,寻亲未遇,又不愿败兴而回,正在失落徘徊之际,就见兄长府上所贴告示,所以才有缘与兄相见。”
这番话编的也算汤水不漏,林震听了也很入耳,因为这不是天赐良机成全彼此吗?
林震一笑,“真乃天助我也!……”
无意间他发现俞秋溟清俊的脸上偶尔隐现蹙眉忧色,联想起适才他在月下所吹的箫曲,不禁言道:“我听贤弟萧中雅音,初听似月圆时冰魄皎洁,恬静愉悦,再听却又有月缺时的迷惘惆怅,心意彷徨……时而如江流宛转,花林似霰,时而又如烟笼寒树,雾锁横塘……可见贤弟心思低回委婉,不可与人共语,知音未遇,故诉之于箫音,不知我言恰否?”
蓦然间俞秋溟内心感动,这是他平生第一次遇见了一个懂自己的人,不禁想起伯牙叔齐的故事来……但他一向都是冷清惯了,心思不愿明说的人,于是机敏的掩饰:“林兄明察秋毫,小弟汗颜,其实小弟本是一介武人,附庸风雅,有污慧听,吹管弄箫,不过是自娱调心而已……”
林震见他含蓄腼腆,也不追问,既然得此得心应手之人,早已心下大悦,来日方长,此处不必盘桓。
适才听俞秋溟说家里是武林世家,又见他腰下佩剑,一身练武的气质,再提此话,内心已是跃跃试试,想要试他剑法,“秋溟不必过谦,你既出生于武林世家,当可为我之武师!以后多向你讨教,现在咱俩就到院子里试练几招如何?”
“好啊。”俞秋溟欣然同意,因为他打小就是练武的,如今遇上这么一位文武双全的书生,让他的生活忽然感到有了兴味,他倒要看看这位文魁哥哥在剑术上是个什么水平?千万不要只是个花架子,充充门面而已了。
然而来到院子,交手之后,俞秋溟就发现自己低估了林震,对方不仅仅不是花架子,而且在剑术上有自己的一套打法,俞秋溟因为自幼练武,出剑快动作敏捷,招法凌厉,其锐势和疾速一般人很难抵挡,然而遇见林震,打着打着他就有点懵懂了,因为什么呢?因为林震的打法他没见过,如果说他自己的打法习惯于“善刺”,也就是用剑如线之穿针,准确、密集而迅疾,让对方无喘息之机。通常对方会被逼得阵脚大乱,失了方寸,从而取胜。然而遇见林震却是遇见茬子了,开始的时候林震也被这种威势逼得连连后退,但没一会,他就伺机改变了态势,忽然变化鲤跳龙门引领到了他的打法上面,那就是“生花回环,圆转无方”。剑迹如走龙凤,令人眼花缭乱,不知其所以,不知其意欲何方……
林震的淡青色衣裳在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