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都市现代>渔粮安天下>第292章 秋收秋种

当世大儒入住如园这消息像长了翅膀一般一日内传的仙居县人尽皆知。

全县的百姓茶余饭后不住的打听,就想知道什么时候能定下来,那学院说要盖在小丰村可也算在仙居县啊,他们这些人也是能沾光的。

小丰村的人这几日都穿上了自己最为体面的衣裳,见到汪家大姑娘带着人走在路上具是远远的躬身行礼也不敢随意说话,就怕大儒们觉得他们这些人不入眼呢。

对于学院一事三位先生只字不提,只每日由汪如心领着在村里各处看看,听着汪如心对小丰村未来的规划。

对于众人的着急汪如心倒算是沉得住气,除了陪着人说话外也不主动提起只是这两日仔仔细细的把她对未来的构想说给了几人听。

日子进入了九月,汪如心便不再每日陪着几人说话,地里又该忙了起来。

油菜是最先要种下的,茂院养着的二十几头牛全都下了地,赵管事领着人开始在土里育苗。

然后是豌豆胡豆还有大蒜这些都要准备往下种,萝卜白菜也是少不了的。

那些白叠子到底是品种太差,这才九月地里已经没有多少棉桃,汪如心一狠心让人把那上百亩的棉花杆全部拔了,上面已经不能自然裂开的棉桃摘回去晒晒然后锤开来烤。

那地里了种了一季的棉花土质表面还好了一些,棉花叶子宽大遮住了太阳,掉落下地上只能慢慢腐烂,距离种植冬小麦还有些日子正好可以让这地能再养一养。

茂院开荒出来那十亩地上的豆子也黄了,这东西等不得人,要是黄了来不及收割只能噼里啪啦的炸裂开来掉在地上。

王清河谢绝了主动想来帮着人,就领着茂院的人用了几日的功夫才将这些豆子收了起来,算下来一亩产了一百五十斤,对于刚开出来的地能有这个产量汪如心表示很满意。

茂院的人看着一千多斤的豆子喜极而泣,他们这些人自己开荒自己种下,小心照看终于到了今天,心里酸酸的不知道要怎么宣泄出来才好。

隔壁新来的那些人深受触动,他们和茂院的人一样身有残缺,眼下只能编几个箩筐或者做些轻省的活儿以为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原来他们可能还有另外一种活法。

王清河要把这些豆子送进如园的粮仓可汪如心哪里肯收,一番推脱之下茂院的人每家留下二十斤,剩下的归了汪如心。

其余开荒的土地上种的豆子照看的没有茂院那十亩地精细却也多多少少有些收成,好处是不用交税,如园也算是小小的秋收了一回。

“这丫头每日都这么忙?”

林老先生冷眼瞧了几天才问了出来。

林先生点头道:“比以往好了许多,如园经过了几次丰收粮食已经没有那样紧。”

看着远处那些明显是翻新过的房舍,林老先生问道:“那些房子都是翻新过的,村里人这几日也特意穿上了体面的衣裳,为了学院这事真是难为他们了。”

穿着体面的衣裳下地后又要小心的脱下来放在一旁,收工后又要洗干净手小心的穿上。

“要说这村子其实并不是算办学院的好地方,位置不算上佳景致也算不上好。”

眼下有些名气的学院都选在风景秀丽来往方处之地,小丰村先天就少了几分优势。

“粮食乃国之根本,大厉地广人稀土地荒芜无人耕种,朝廷无时无刻都在为粮食的事而殚精竭虑,弟子亲眼看到这如园的土地如何从贫瘠变成眼下这番局面感慨良多,如园的种地的法子一直都在提升,粮食的产量会越来越好,如果大厉所有的土里都能丰产那么民富者国强定能迎来盛世,是以弟子以为开办一所偏向农学的的学院十分有必要。”

“耕种之法一时历来是祖辈口口相传,各家种法一样却又各不相同产量也有高低。”

“熙告诉我,若是朝廷有能力在每一个播种之前向各州县时出售优质的粮种,针对于每一种作物遭受到的虫害都有可行有效法子或药水可用,每一种作物什么时候要做何种处理都有详细的法子,那么粮食的产量必定会提高。”

汪如心没有告诉他,种地从来都是一件非常严谨的事。

“元无说的不无道理,以我看着小丰村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京都几次出现的大批粮食就是从这里出去吧,能把贫瘠的土地改善成为沃土并丰收,这本身就是本了不起的事。”

“试想这些学子学成后进入官场为官一方,用所学助力所辖的州县改善土地增加收成,让百姓吃饱穿暖,这样的政绩难道不比那挖个沟渠拓宽道路来的实在。”

吴老先生站在后面听了林先生的说的话略微颔首便站了出来,他一生教导出来的弟子不知凡几却从未想着走一下这条道,对他而言这是一个全新的方向,是实实在在能为百姓谋福的路子。

“老唐,你的意思?”

唐老先生摸着胡须,道:“老夫觉得那花生很是不错,棉花被子垫在身下很是暖和,若是寻常百姓亦能用上方为大善。”

“白叠子在各家后院出现也有两年,谁也不知道它竟然蕴含着巨大的价值,再者这雄州居然没有一所叫得出名的书院也委实有些可惜。”

吴先生哼哼一声,道:“别说雄州,周边的几个州都没有。”

唐老先生赞同道:“是以,这个地方应该有一所书院能供学子们求学。”

林老先生嗤笑一声,转头问道:“老夫以为你会说这里的花生可以敞开了


状态提示:第292章 秋收秋种--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