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亡国之君>第433章改朝换代

人人都在企盼,都想改变眼前一切,包括那些朝不保夕的官员们。

气数已尽!

就军民百姓而言,他们听到和说最多的就是这句。

除了武宁关,周遇吉组织过像样的防守,一切皆如‘民心所向’,巍巍大明朝堂呼啦啦转眼就垮塌了,大同、宣镇两处总兵率先降了,不愿投降的宣府巡抚朱之鸿欲亲自点炮击贼,结果,发现炮膛竟然已被堵塞。

说明了什么?

大明皇帝朱由检已遭遗弃!上至高官厚禄的大臣,下至军卒、百姓,都希望改朝换代,更期望能‘均田免粮’,结束眼前混乱的一切。

“重文轻武积弊而至矣!世宗时,徐阶曾云:兵马、策应、钱粮不时至,且总兵为大将,而守令得抗礼。参将领敕,而巡抚至加鞭挞,...。”肃王在摇头晃脑,在津津乐道,讲他对目下大江东去般局势产生的追源心得。

“寡人建议,当联合周王。”韩王觉得三人加上周王,当可与福王庭抗。不是有那么句话么,质量不够数量凑。论与大行皇帝血脉疏密,他们自是不及,但四王相聚,如能同心,便能势力大涨。

“韩王欲出头乎?安国公可不在眼前,而且,他似乎也是个轴的。”

庆王比其他两王与黄冲更加亲密,讲出的话有时候也能代表出安国公的意思。

“他既然无意称王,总要有个人出头吧。”矮胖子并没有把自己屁股按在龙椅上的企图,最少目前这种企图不明显,他目光所聚处,是依旧陶然的肃王。

“先别扯这些没用的,孤已传令府军月内更服。”

更服自是应当,他几个自收到京师传来噩耗,早早在战甲外罩起了孝衣。但他的陶然自得还有所言‘传令’都是不当的,这份不当似乎间接表明了韩王用眼目所询事的答案。

“孤以为,安国公黄冲当可为天下勤王总督大元帅。”

“肃王叔这是开始封敕了?”愕然,庆王觉得大胖子讲出的话已够露骨。

“当当当,黄冲可堪此大任。”眯笑的韩王立即附和。

“要不要再等等?肃王叔。”

“不能再等。所谓,国不可一日无主,当先承立,后丧葬。自古皆然!”

“但,据京师线报,圣上遗体蹊跷,尚有待查证。”

“如何查证?”二比一的局面明朗,矮胖子韩王的声音变大了,“一步慢便步步慢,待李逆于北京站稳脚跟,待南京传来消息,哪里还有我等的好处?”

“我等的好处就是先占据下秦地,以此为基础,再视时局变化而定。”

“黄冲所虑皆为战事,府军如此动作当然是上策。但,所谓时局,当有人引领,才有人附应。值此天下危难之际,我等难道不可引弄风潮?庆王侄,你该不是在反对孤吧?”

“王叔多虑了。寡人只是以为,或可缓行之。”

“缓不得,万万缓不得!此等大事,当越早谋立越好,迟则变数频发。”

“此言差矣!”庆王并没有反对立肃王的意思,但是条件不够。当初商议多次,与黄冲也私下密谈过数回,“既由肃王叔承天朔圣位,除广昭天下外,则当立即誓师东伐,接着还要向南征伐。即使可暂时置西川张逆不顾,讨伐李逆之后辽东满清要不要防?十七万府军再次扩编为二十万,也不够在打完李自成后分兵两线,甚至可能是三线。”

“怎可能是三线?”

“李逆纵横十数年,岂是说灭就能彻底灭得了的?如今即使府军将推入晋省,难道二位没见到军报中‘一只虎’数万残部已南窜,或有与献贼在河南合污屏立的消息?”

“谬矣!”矮胖子发急,没了释家居士的从容,站过来大声开始抗辩,“诚如你所言句句为实,然而我威武之师已呈所向披靡。从六万人扩充为十七万才多久?按这等速度,就不能在光复京师之后再行扩充?前方军报同样有载,俘获无算。三十万五十万甚至七八十万,有安国公运筹帷幄,怎就不可短期达成?三线开战又怕何来?”

“粮食呢?”庆王朝两人双手一摊,“还有接受官员,目前总理署只派出够治理陕西一地的官吏。”

“这是个问题。”肃王没了陶然。不光是粮食筹措,地方治理官他也不想任用京派的。

源于限制藩王祖制的遗留,诸王都痛恨京城掌握中枢的朝官,也鄙视各地方的封疆大吏,包括从前声誉不错的洪承畴及孙传庭等人。

“可开科取士,亦可征辟一些寒门学子临时充任。”韩王说。

“那么,寡人敢问韩王殿下,即便此举不惧朝中委派的旧官,镇番卫总理署肯吗?那位比你我都更能替黄冲抓主意的夫人肯吗?”

“这....,这个,只要安国公首肯,他们人也必是肯的。”

“若万一他不肯呢?要知道,如今藩国的存粮已不多,而缴获的粮食更是微乎其微。别说扩军,便是维护目前艰难已在不远,是吧?王叔。”

“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庆王侄讲的或许在理。”所谓完的肃王端了端自己头顶孝帽,胸膛中依旧被那股豪情充满,“但不可一日无主,要论正朔,还可从远了论。朝臣旧官和南京城里那帮子庸才腐儒不管怎么说,也终打不过黄冲麾下的府军。”

“所以我先前讲了,暂时不急,不能急啊!”

这种自相矛盾的话也只限于藩王们能听明白。包括看似超然物外的庆王,每位现存的朱氏亲王都在发一个梦,能紧揽


状态提示:第433章改朝换代--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