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大晋狂人>第一百五十二章 告别书圣

在京口,呆了三日,冯雁如法炮制,利用人心之需求,一鼓作气招收了一万余新兵。选定西面地势较高之处为军营所在后,谢玄便指挥这些新兵跟着一起搭建军营。

这样一来,连民夫都不用征用了。原先从彭城迁移过来的百姓大都安置在南侧,初来乍到日子本就艰苦,都忙着耕作过活,也减少了这些百姓的劳累。

渔家老伯下面的渔工也跑来了两人参军,这让老伯心里平添了几分甜蜜的苦恼。每日,冯雁都会采购鲜鱼,给老伯带来不少利润,但眼瞅着渔工跑去当兵,心里多少有几分别扭。不过,周围聚居着大量逃避北方战乱而来的流民,想找几个渔工还是不愁的。

忙活完招兵的事情,冯雁便告假谢玄想去金庭看望书圣,谢玄恰好也要去往建康,便同行出发。不过二人方向不同,一个往西到健康、一个往南去往会稽、金庭方向。

到了岔路口,冯雁向谢玄施礼后与麴瞻骑行而去。

望着冯雁的背影,谢玄不知为何眼眶有些湿润起来。

“此子思维超前又有格局,善解决问题,也颇多谋略!如此佳才竟然不被朝廷所重,真乃咄咄怪事!定是奸佞小人进献谗言,此去建康,定要分出个子丑寅卯!”

压抑了多日的情绪,奔走在乡间旷野中,冯雁心情突然变得明亮起来。不在封赏的名册,冯雁其实并不在意,只是在那些老熟人面前实在有煞风景,也没面子。尤其在自己的将士面前更是有些无言以对。这就是需求定律中第四层次,尊重的需求没有满足。

忙活了一年多,本来打算以自己的智慧为南晋奉献一份力量,可换来得却是无视。

冯雁苦笑一声,策马扬鞭奔往金庭而去。

京口距离金庭约六百余里,对寻常人来说,真的是很远的距离,尤其在古代,绝大多数人一辈子也未能涉足!

冯雁与麴瞻如脱缰的野马疾驰而去,仅仅用了三天的时间便赶到了金庭。一路上、麴瞻更是连连惊呼,对一个北人来说,江南的景致尤其诱人。

奇山秀水、千峰竞秀、一条条蜿蜒的河流,如青蛇般爬过起伏的丘陵;夕阳洒在碧波荡漾的湖中,如金丝银线般涟涟波动、熠熠生辉;翠绿的山坡上、田野间,五颜六色的野花更是争奇斗艳、婀娜多姿。

清晨,烟柳摇曳、远山朦胧,别有一番意境。

风柔雨细,山水倒映,谁解江南古诗意?

金庭依然是青山秀水,风光旖旎。

循山而上,路人摩肩接踵,神情皆肃穆庄严。

到了山顶,人群更加密集,如同赶庙会一般。

冯雁心中一紧,暗感不妙。走近道观,顿时传来阵阵呜咽之声。

“不好!书圣难道……”

冯雁带着麴瞻疾步向前,进入道观,只见观内白帘垂落,满目缟素,香雾环绕,一口棺椁横放庭中。

“书圣!”冯雁眼圈一红,拜倒在棺椁前,泪水止不住溢流而下……

………………

“哇……呜呜……”一声尖利的哭喊声传来,冯雁诧异的看了看,竟是小曲子跪在自己身边哭了起来。

“小曲子,你哭个什么劲?”

“师傅哭我也哭,我想爹爹了。”麴瞻抽泣的说道。

冯雁正要安慰几声,旁边围过来几个人。

“冯小兄,没想到你也至此了?”

冯雁抬头看去,竟然是国丈大人王蕴,旁边还站着几个熟人,叔父谢安、谢道韫以及华林园曾经见过的几人。

“叔父也来了?”冯雁忙起身施礼。

“没想到贤侄也来了金庭?”谢安有些诧异的问道。

“右军大人乃小侄之忘年交,怎能不来?”冯雁轻抹一下眼角说道。

“哎,没想到只来过一次竟然如此情深义重,真是难得!”王蕴很是动情的赞道。

“贤侄,你从广陵而来?”谢安又问道。

“是的,叔父。从广陵过来,先到了京口,然后从京口赶来。”冯雁答道。

“哎哟,走了八百余里的路程啊!”廷尉王雅惊叹出声。

“此子真是重情义啊!”众人交口赞道。

这时,谢道韫身穿素服也走了过来,同样颇为好奇的施礼问道:

“冯小郎,没想到你也来了?感谢你远道而来,我替家公回礼了。”

“阿姊,有礼。”冯雁也躬身施礼。

“阿姊,右军大人是何日身故的?”

“六日前,明日便要出殡。”

“哎,来晚了。”冯雁感慨。

“能来便是情谊,你从近千里之地赶来当属不易。”谢道韫轻声说道。

“阿姊莫要悲伤,小心哭坏了身子。”冯雁宽言劝道。

“冯小郎有心了。”

“此子是何人?”旁边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走到谢道韫旁边问道。

“此小郎名曰冯无始,是幼度军中的教头。”

“哦?如此年纪竟是军中教头?教习哪方面的?”中年人吃惊道。

“叔平,冯无始乃广陵军中总教头。此次淮南之战取得大胜,此子建功良多。”谢安语气有些古怪的说道。

“啊?总……总教头?”名叫叔平的中年人更加吃惊,就连旁边不认识冯雁的人也皆感好奇。

谢道韫眼神也有些奇怪的扫了一眼中年人,然后对冯雁说道:

“冯小郎,你远道而来先歇息片刻饮一杯茶吧。”

“多谢阿姊。”

……

冯雁找了个地方刚坐下来,王蕴立即凑了过来。


状态提示:第一百五十二章 告别书圣--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