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减弱的人身依附能够将实验室的效率提的更高,愿意主动让步的教授依旧是少的可怜。
蔡教授叹口气,道:“咱们接下来的项目进行的快一点吧,当然,还是以杨锐你的判断标准为主,几位?”
“我赞成。”
“我也赞成。”
“我更赞成了。反正我也听不懂了。”汪院士今天决定将杨锐给捧起来了,第一句话说出口以后,干脆就承认自己不懂了。
清华的钱子真教授一听,也笑了起来,道:“得,汪院士您都说不懂了,我也得承认,我也是听得稀里糊涂啊,这个g蛋白偶联受体,我自己是没有做过的。”
一个专业的方向极多,细分领域更是数不胜数,没有谁能做遍全系列的,钱子真也是说的干脆。
不过,这个在外行人看来,就有些惊骇了。
蔡教授连忙道:“咱们今天主要是评审论文,又不是再做一遍研究,恩,也休息了一会了,那咱们再开始。”
杨锐也不好让大家都围着自己恭维,于是再摊开论文说了起来。
这一次,他就换成了方式,直接变成了念功劳簿:
“苏先凯是实验室里率先完成g蛋白纯化的,在接下来的实验里,我分配苏先凯专门做纯化工作,并将纯化的重心转移到去污剂处理的模式……”
“范振龙在第一阶段中表现出了相当的攻坚能力,在牛视紫红质蛋白的剥离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谷强用一锅搅的方式,大大加强了原料制备的速率……”
校报记者奋笔疾书,时不时的抬头看杨锐一眼,这或许是他经历过的最特别的毕业答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