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穿越重生>穿越到大秦的武...>2751一篇报道

“这是一场不公平的战争,双方的武器极为的不平等。”秦国记者秦干写道,他是秦国陆军报的战地记者,他是一名军人但同时也是一名记者。他的军衔只是一名少尉,记者不太可能给他太高的军衔,因为他不是战斗人员。

陆军报派他来这里,只是希望他的文章能够吸引秦国人的眼球,秦军军官被印地人抓获的事情,已经让陆军非常的丢脸了。他们希望能够通过新闻公关的办法得到秦国民众在严重的信任。或者是提高陆军本来已经不太好的名誉。这有关秦国陆军的脸面。

但秦干显然不这样认为,他认为,他的报道应该可观真实。让民众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去了解这场战争,这场战争对他们的意义何在。

“印地人使用的武器依然是冷兵器,他们唯一能够造成月氏人杀伤的兵器组合是这样的,短刀,加上厚重的青铜盾牌或或者是铁质盾牌,那些兽皮包裹表面的盾牌很容易被子弹轻易的杀伤。印地人想出了他们想出的任何可以解决的办法抵御月氏人的进攻,挖掘壕沟成为他们唯一最好的办法,因为这样可以极大的破坏月氏人的进攻队形,特别是火枪兵,成群的火枪兵密集的火枪射击能够造成他们很大的伤亡,在开阔的地域上进攻月氏火枪兵成为最为愚蠢的战术,我曾经有幸看见过这样的战斗。印地人成群结队的发起勇敢的进攻,但他们太勇敢了。勇敢的代价是,他们竟然要使用大量的性命和鲜血来换取近身搏击的机会,这种完全不对等的战争实在是没有进行下去的必要,因为他们已经输掉了这样的战争。他们的状况非常的不妙。这对他们来说,是不公平的,但战争本来就是这样。”

“壕沟可以减轻这样的情况,可以让他们充分的发挥他们的标枪,石块,以及盾牌,短刀的组合,他们可以利用壕沟破坏火枪兵的进攻队形,在狭长的壕沟内,火枪兵的火枪太长了。特别是加装刺刀的火枪兵,他们犹如是长矛手在狭窄的壕沟内一样笨手笨脚。月氏人的火枪只能射击一次,子弹无法击穿那些专门加强的盾牌,铅弹打在上面只会发出铛铛的声音,然后他们就束手无策了。三棱刺刀太脆了。在盾牌的撞击当中就会被赚掉,枪托是唯一能够抵挡进攻的有效武器,但是短刀会对他们柔软的腹部造成很大的伤亡,大量的月氏士兵在这样作战当中,被短刀捅死。他们的肚皮被毫不留情的划开,肠子流了一地,他们会被痛苦的杀死,印地人如果有时间的话,会毫不留情的折磨月氏士兵,因此月氏士兵装备最好的武器,手榴弹会大规模的使用。他们会脱离战斗,离开这样的距离。这个距离对他们来说,太危险了。但手榴弹数量太少了。他们需要更多这样的爆炸武器,唯一的办法就是,他们把炮兵的榴弹偷出来使用,或者是他们自己制造爆炸物,总之,这是他们唯一的办法。”

“不过,月氏人的胜利还是很大,在短暂的进攻作战之后,他们会遇到印地人糟糕的后方防御,印地人的防御实在是很差劲,他们没有很强大的纵深防御,在要塞后方是大片的空地,印地人的装满粮食的仓库,以及大量没有战斗力的后勤人员成群结队的被俘虏,他们手中毫无武器,他们根本不会抵抗,就这样,印地人被俘虏。月氏人的骑兵疯狂的前进,他们不断的扑捉大量完整的后勤运输队伍,仓库,印地人要塞的后方完全成为月氏骑兵的跑马场,他们的马匹可以跑到死,俘虏是一群接着一群的被抓获。根据我的统计,这个数量保守估计都在三十万左右。”

“这场战争实在是太失败了。对于印地士兵,我的评价很高。他们毫不缺乏勇气,最重要的是,他们战斗十分的勇敢,坚忍不拔,他们是良好的士兵,他们的军官也富有牺牲精神,在壕沟作战当中,阵亡的军官也很高。但他们还是失败了。失败的根源可能来自他们的武器,他们的武器实在是太落后了。这直接导致他们的失败,这样的失败不是他们的过错,但却对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他们完全无法再次承受这样的失败。”

“如果印地人想要获取胜利的机会的话,他们唯一的办法就是装备大量的火枪,火炮,利用壕沟,在勇气,和军官富有牺牲精神的情况下,我想他们还有拼命一搏的机会,但如果他们无法做到这点的话,比如,他们没有火枪的话,这样的状况会让他们持续的恶化下去,因为武器上的代差太大的话,即便是士兵很勇敢,也会出现一边倒的情况,这种状况在印地人身上已经发生很多次了。我想,印地人自己也察觉出了武器代差的原因,可惜的是他们只能通过杀死月氏人的办法获取有限的火器,其他的办法就真的没有了。”

“尽管这场战争看起来十分的不公平,但是,月氏人的战果辉煌,我想他们很快就会撤退,因为每个月氏士兵身上都是充满乐观的精神,他们迫切的想要回答自己的家乡,因为那里才是他们财富的起点。战俘,战利品会带来极大的收益。这是他们最好的收获。”

“不过他们的长官却在考虑另外的事情,他们希望能够留下一个缺口,或者是说,他们希望能够再次进行这样一次进攻,这样的进攻对他们来说,收益太大了。这是很具有诱惑力的收益,他们不太可能放弃这样的收益。我相信,有了第一次,还会有第二次。”秦干把这篇文章发表在军报上,坦白的说,文章写


状态提示:2751一篇报道--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